AI导读:

近期,国内多地政府相继发布机器人支持文件,为人形机器人赛道注入新的活力。随着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和科技巨头的深度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迎来发展机遇。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链各环节将迎来投资机会。

《科创板日报》12月8日讯近期,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热度持续攀升,多地政府相继发布支持文件,为这一赛道注入新的活力。12月6日,安徽省正式发布了《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前一日,重庆市和杭州市也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和战略合作协议,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回顾2024年,人形机器人无疑成为了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英伟达、华为、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的深度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二级市场上,相关概念股的股价也水涨船高,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站在2024与2025的交汇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备受瞩目。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演讲中高呼“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实际上,从Agility机器人走进舍弗勒工厂,到小鹏机器人进厂“拧螺丝”,再到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灵活性的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已经逐渐融入了人类社会。

特斯拉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预计Optimus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的销量将达到千台级别,并计划在2026年逐步对外销售。国信证券研报指出,特斯拉机器人产品迭代迅速,有望给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鲶鱼效应”,激发人形机器人玩家的活力。同时,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的前提下,叠加大厂入局、技术迭代和政策催化的加持,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有望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其量产预期和性能完善预期也成为了引领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复盘过去几年的行情,每次人形机器人指数的上涨都与这两个因素有关。例如,特斯拉预热AI DAY并宣布展示人形机器人样机、持续更新人形机器人进展等事件都推动了指数的上涨。

此外,人形机器人产品价格的下探也为国产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的价格逐渐变得更加亲民。例如,开普勒K1海外单台定价约为3万美元,而特斯拉透露Optimus的预计售价将在2万美金以内。为了降低成本,机器人厂商们正在技术研发和国产化器件替代率等方面寻求突破。

根据Stanford HAI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国的机器人安装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同时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专利也都来自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的价值量占比较高,且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放量,这些核心零部件的市场空间有望得到显著拓展。

分析师指出,人形机器人行业预计将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产业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随着AGI技术的持续突破、供应链格局的趋于完善以及下游应用需求的持续打开,人形机器人行业作为高端制造成长板块的明珠,将在2025年迎来板块性投资机会。

图|人形机器人各类核心零部件横向对比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