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7月22日,恒生指数年内涨逾25%,港股表现居全球资本市场前列。受益于人民币资产重估、低估值及企业盈利预期改善,未来科技、消费等板块受关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彭)截至7月22日,恒生指数年内涨逾25%。对于港股的持续走强,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周寒颖认为,今年以来港股表现在全球资本市场居前列,主要受益于人民币资产重估、低估值状态下的充裕流动性支持,以及港股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三重逻辑共振,未来重点关注港股科技、消费、创新药、大金融等板块。

  对于港股走强的背后逻辑,周寒颖解释,今年年初,恒生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较A股形成了罕见折价;其次,港股存在很多特色板块,如AI互联网、新消费、生物科技公司等,这些企业与宏观总量相关性相对较低,且在今年都迎来了分批次的盈利预期上修。

  “今年年初,中国AI技术打破了海外投资者的原有认知,叠加国际资金呈现去美元化的倾向,以及A股明星公司在港二次上市增强了港股市场的多样化,吸引了各类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流入。”周寒颖称。

  总体而言,周寒颖表示,港股走强是多元资金的合力驱动,目前南向资金已是港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价权也在逐步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南向资金持有超4万亿港币港股资产,持股占港股流通市值约20%。从结构上来看,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加大了创新药、新消费和红利增持力度,这些板块也是今年港股市场表现较为突出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南向资金起到了一定的价值发现作用。

  展望后市,周寒颖表示,资金面宽裕是港股市场的重要亮点,其看好港股市场相对表现,未来重点关注科技、消费、创新药、大金融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