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AI导读:
今年,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界焦点,国内外企业纷纷推出新型机器人产品。多地政府出台支持政策,抢抓机遇。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进入研发深水区,量产落地成为关键。
今年,具身智能成为国内外科技领域的焦点话题,各大企业纷纷在这一领域发力。
在英伟达GTC大会上,黄仁勋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大模型及软硬件;OpenAI投资的1X Technologies发布了最新双足人形机器人原型;Figure AI推出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并宣称其为“全世界最先进的AI硬件”。特斯拉在Robotaxi活动中,马斯克携Optimus人形机器人亮相,现场展示了调酒、跳舞等互动环节。
国内方面,优必选、傅利叶、星动纪元等企业也推出了新型机器人产品,宇树科技的四足和人形机器人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EXrobots的仿真人形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大放异彩。
近期,南京、重庆、杭州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机器人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抢抓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安徽等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机器人产业政策,并成立了机器人创新中心。南京、四川天府新区、重庆、杭州等地也相继发布了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在这些政策中,都强调了构建和打造产业集群,形成技术生态的重要性。人形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MagicLab)联合创始人吴雨航表示,非常看好集群集聚方面的政策支持,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大规模高端制造业,区域性产业集群的价值非常大。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都将有显著增长。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三大梯队,包括领军梯队、骨干梯队和潜力梯队。
吴雨航指出,人形机器人行业现在已经跨过了“草莽”发展期,进入了研发的深水区。企业更看重的是量产落地,如何在未来两年实现千台级别的量产和销售成为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特斯拉也曾表示,量产才是真正挑战。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表示,目前傅利叶人形机器人GR-1交付量已超过100台,2025年全行业有望达1000台以上。优必选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周剑预计,明年会有1000-2000台的人形机器人订单。
吴雨航认为,如果能和本地产业进行协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数据采集、量产、产品打磨和落地,对于人形机器人公司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将产生巨大帮助。同时,他也提到了两个“加分项”:一是地方具备人形机器人的潜在终端客户,如高端制造业;二是人才供给充足,满足人形机器人产业尖端制造的需求。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与人类“共生”的时代或许已不再遥远。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