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高涨,政策推动“A+H”模式发展
AI导读: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案例持续增多,企业通过“A+H”上市提升国际竞争力,满足全球化发展需要。政策利好推动“A+H”模式发展,未来或将有更多企业赴港上市,港股市场整体吸引力有望增强。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潮持续高涨。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时,年内已有近20家A股上市公司正积极筹划或已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这一趋势显示出内地企业对港股市场的浓厚兴趣。
萨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A+H”上市模式,企业不仅能够提升国际形象和全球竞争力,还能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满足研发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企业赴港上市步伐加快
具体来看,包括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江苏龙蟠科技在内的多家公司年内已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同时,迈威生物、海天味业、恒瑞医药、均胜电子等十余家公司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赴港上市事宜。此外,山东南山铝业、歌尔股份、科大讯飞等公司则计划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其中,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于9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正式迈入“A+H”时代,其发行的H股股份共计5.6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310.14亿港元。快递物流龙头顺丰控股则于1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全球发售1.7亿股H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达到58.31亿港元。
此外,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也在加快赴港上市的步伐,已于11月29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审议,同意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光伏电池企业海南钧达新能源也于10月14日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是其2024年第二次向联交所递表。
多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赴港上市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借助港股市场平台更好地发展国际市场。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H股上市仪式上强调,在港交所上市对顺丰意义重大,将有力推动公司国际市场的拓展。恒瑞医药则表示,赴港上市将深入推动其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
政策推动“A+H”模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A+H”模式的火热背后,离不开政策利好的持续推动。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10月,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以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
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深化,两地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为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稳定的政策环境。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在内地与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企业数量已达151家。
未来,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或将主要集中在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行业,如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这些企业通常具有海外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并寻求多元化融资途径,因此具有较强的赴港上市潜力。
面对市场差异、监管差异、融资成本、汇率风险等方面的挑战,企业应如何应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建议,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上市计划,谨慎处理合规问题,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并监测市场动态以及时调整策略。
对于投资者而言,“A+H”上市模式提供了在不同市场更灵活地配置资产的机会,有助于分散风险。然而,投资者也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港股市场估值低、股息回报率高、融资能力强,是比较成熟和健康的市场,适合价值投资者。
随着更多高质量公司的加入,港股市场的整体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还将推动形成一个更加健康、活跃的投资生态。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也意味着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分享其成长红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