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生物转战北交所IPO,募投计划多次变更引关注
AI导读:
丹娜生物在科创板IPO失败后转战北交所,目前正处于上会审议阶段。其募投计划多次变更,产能利用率受质疑,同时业绩波动大,销售费用、模式也备受拷问。
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娜生物)在科创板IPO闯关失败后,时隔近三年转战北交所,并于2023年12月29日获受理。目前,该公司正处于上会审议的关键阶段,北交所将于2024年12月27日审议其IPO项目,这也是北交所2024年的最后一单上会IPO。
▎募投计划多次变更,产能利用率受质疑
丹娜生物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北交所IPO,公司拟募集资金3亿元,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及新产品研发项目。然而,其募投计划多次变更,引发外界关注。
2020年,丹娜生物申报科创板时,募投计划总额为4.08亿元;2023年转投北交所时,整体募投项目未变,但募资金额增至5亿元;而在上会稿中,拟募投资金总额又减少至3亿元,且直接取消了5000万元的补流项目。此外,公司产能利用率不高,新增产能如何消化成为一大问题,备受质疑。
2023年12月29日丹娜生物申报稿
2024年12月20日丹娜生物上会稿
针对这些问题,北交所在问询中多次要求丹娜生物分析项目实施后产品的有效需求、现有产能是否满足市场需求、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等。
▎业绩波动大,销售费用、模式受拷问
作为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细分领域的龙头,丹娜生物市占率超过30%。然而,近年来其业绩表现波动较大且不稳定。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26.11%,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7.71%;2023年营收减少近两成,净利润却大增73.9%。
此外,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逐年增长,且存在试剂和仪器捆绑销售的模式,其合规性受到拷问。北交所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经销商管理模式和终端销售核查情况,并直接发问是否存在买仪器赠送试剂、买试剂赠送仪器等捆绑销售情形,以及商业贿赂或其他利益安排。
丹娜生物招股书上会稿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