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半导体公司撤回IPO材料,监管严惩“带病闯关”
AI导读:
2月26日晚间,沪深交易所披露,两家半导体公司晶讯光电和科利德主动撤回IPO申请材料,IPO进程终止。监管多次强调“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
2月26日晚间,沪深交易所披露,两家半导体公司晶讯光电和科利德主动撤回IPO申请材料,IPO进程终止。两家公司分别拟上市深主板和科创板,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和海通证券。
在IPO审核过程中,板块定位、经营业绩、股权比例、产能利用率等问题被多次提及。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已有51家企业终止审查,上交所主板终止审查增幅最大,IPO终审11家,同比增266.67%。而2月以来,共有13家公司撤回材料终止IPO,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20%。监管多次强调“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
晶讯光电是一家液晶显示产品制造商,此次IPO拟募资5亿元。然而,公司业绩在2023上半年有所下滑,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59%,毛利率也较去年同期减少。深交所要求保荐人、申报会计师进一步说明发行人2023上半年营业收入、主要产品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并说明发行人经营业绩稳定性。此外,公司还存在股权比例分散、员工离职率较高等问题。
科利德是一家从事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的公司,此次IPO拟募资8.77亿元。尽管公司经营数据稳定上涨,但上交所对其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表述存在疑虑,要求公司说明各类产品与境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情况。同时,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也被提及,公司回复称产品处于快速布局阶段,产能总体处于爬坡状态。
2月以来撤回IPO材料的13家公司中,4家来自创业板,3家来自北交所,2家来自科创板,2家来自深主板,2家来自沪主板。监管多次重申要坚持“申报即担责”理念,严惩“一查就撤”。证监会已对撤单公司思尔芯欺诈发行作出行政处罚,并强调要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