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周,A股市场低位震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长期看慢牛行情可期,但短期波动加大。文中分析了股指回调的原因、政策空窗期的影响、央行暂停买入国债对市场的影响等内容。

上周,A股市场呈现出低位震荡的态势。众多分析人士普遍指出,尽管短期内市场波动有所加剧,但从长期来看,慢牛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宏观高级分析师王培丞表示,近期股指的回调可以被视为对前期乐观预期的一种纠偏。自去年11月以来,A股市场与国内利率、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港股的表现出现了背离,市场情绪高涨,题材轮动频繁,小微盘股屡创新高,但蓝筹和顺周期板块表现平平。这种交易逻辑的本质在于流动性驱动市场估值偏高。近期,随着国内融资余额下降、ETF发行速度放缓以及美元指数走强,内外资出现“退坡”趋势,市场开始关注潜在的关税威胁、国内政策应对难度加大以及上市公司,特别是小微盘财务业绩的稳定性。

物产中大期货宏观高级分析师周之云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政策空窗期,利好驱动有限。市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政策及其带来的汇率变化。此外,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也将为后续的“春季攻势”提供市场预期。从历史数据看,1月份A股市场的波动往往明显放大,部分年份还会出现明显的风格切换。

光大期货金融工程分析师王东瀛指出,1月为业绩和政策空窗期,短期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主要指数均经历了一轮回调,其中小盘指数尤为明显。流动性收紧是近期股指偏弱震荡的主要原因,预计1—2月股指将继续以震荡为主。周之云还提到,春节假期前股市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杠杆资金高企,融资盘的增加使中小盘指数创新高,但随着市场回调,这些融资盘也面临平仓风险,给指数带来压力。

王培丞进一步分析,海外方面,若美元指数持续高位运行,将压制人民币汇率,进而带动外资流出。国内方面,随着A股年报季的到来,高估值个股存在业绩纠偏风险。王东瀛还表示,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政策可能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冲击,导致美国通胀加剧、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汇率承压,A股资产可能持续震荡。

此外,近期央行宣布暂停买入国债也引起了市场关注。周之云认为,虽然理论上央行买入国债可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利于市场整体发展,但在当前“适度宽松”的背景下,暂停买入国债看似与市场基调相悖,实则有助于为过热的债市降温。随着央行公告的出台,流入债市的资金减少,机构和投资者将重新进行资产配置,原本囤积在债市的资金有望流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股市也是重要渠道之一。然而,这部分资金的风险偏好较低,即使流入股市,也更倾向于配置稳健性品种。

王东瀛认为,长期来看,央行购买国债可以与财政政策配合,更加直接有效地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解决地方化债等核心问题。但短期内,债券市场流动性充裕,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回落,央行买入短期国债主要是为了维持国债期限利差,保护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息差空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回升,央行可能重新开始购买国债。目前银行间流动性和资本市场流动性均充裕,央行暂停购买国债对股市影响有限。

王培丞也强调,央行暂停买入国债为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尽管资金面对股市上涨有推动作用,但低风险偏好资金与高风险偏好资金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