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强劲,量产在即商业化可期
AI导读:
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强劲,多只个股涨停,行业利好消息频出,包括OpenAI、英伟达和特斯拉等巨头纷纷布局。政策和技术双重助推下,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商业化落地可期,但成本和技术壁垒仍是挑战。
1月14日,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抢眼,再度迎来强势上涨。具体来看,巨能股份与拓斯达两家公司的股价涨幅均超过17%,绿的谐波、机器人等个股也强势涨停,五洲新春同样封上涨停板。Choice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指数在昨日大幅上涨超过9%,并且已经连续六个交易日呈现上涨态势。
近期,人形机器人行业利好消息频出,为板块走强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月11日,OpenAI硬件部门总监在社交平台透露,OpenAI将着手开发配备定制传感器的机器人。OpenAI团队将自主开发传感器和计算组件,并由其自研的AI模型驱动,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此外,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机器人展品琳琅满目,英伟达发布的Cosmos模型更是备受瞩目。该模型有助于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场景泛化能力。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演讲中预测,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与此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近日表示,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制造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预计如果一切顺利,2026年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将增加10倍。
在政策层面,我国各地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1月6日,《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集意见。在此之前,杭州、重庆等地也相继发布了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旨在依托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推动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研究机构认为,在政策和技术双重因素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的步伐正在加快。2024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而2025年则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商业化落地前景可期。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2025年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之年。预计工业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商业服务领域紧随其后,家庭消费端则有望在最后实现应用,但潜力巨大。国内供应链企业有望在这一波人形机器人浪潮中受益。
从投资配置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中游的核心零部件制造以及下游的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构成。机构建议投资者关注价值量高且有技术壁垒的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环节。
华安证券同样认为,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进入量产阶段。获得头部厂商定点和技术认可的企业有望在这一阶段取得超额表现。投资者可结合产业链进度,重点关注投资价值量高且有技术壁垒的关键零部件,如执行器、灵巧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等。此外,还可前瞻布局灵巧手、触觉皮肤和PEEK轻量化材料等具有技术进步可能性的环节。
光大证券则指出,我国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PEEK作为一种性能极佳的轻量化材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较大的潜在应用空间。光大证券看好PEEK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但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万联证券表示,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民生证券则指出,人形机器人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企业在推动产品大规模量产前需要经过样品认证、供应链搭建等多个阶段,因此存在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