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研发造假”丑闻曝光,海通证券副总辞任引关注
AI导读:
科创板IPO项目再现“研发造假”丑闻,涉事企业为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同时,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姜诚君辞职并传出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科创板IPO项目再现“研发造假”丑闻,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近日,上交所发布的《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4年第4期)通报了一起拟科创板IPO企业在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上存在“研发造假”嫌疑的典型案例,涉事企业为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600837.SH)。
据悉,上交所现场督导发现,该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及研发投入占比均存在压线情况,且研发人员数量仅高出指标要求约10人。同时,该企业研发人员新增较多,部分人员专业背景与研发岗位不匹配,研发材料周转频率明显高于同行业。保荐机构海通证券被指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科创属性评价指标相关信息。
此外,审核动态还披露,保荐机构未充分核查专职研发人员认定及研发薪酬归集的准确性,包括未核查专职研发人员从事非研发活动、调岗至研发中心及薪酬核算调整等情况。同时,该企业还在审期间与10余名专职研发人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调整工作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事件曝光前不久,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姜诚君因个人原因辞职。市场传言称,姜诚君已被带走调查,且海通证券还有个别部门负责人在配合调查。对此,海通证券未予置评。
此次“研发造假”事件再次凸显了科创板IPO审核的严格性。自注册制实施以来,科创板对研发投入等科创属性指标一直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研发投入不符合要求,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上市条件和板块定位。
同时,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市场对保荐机构执业质量的关注。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看门人”,保荐机构应充分履行核查职责,确保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然而,从此次事件来看,海通证券在尽职调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未来,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市场对保荐机构执业质量的关注度提高,保荐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尽职调查水平,确保项目质量。同时,投资者也应保持警惕,审慎看待科创板IPO项目的投资价值。
科利徳被通报批评的文件。截图来源:上交所官网
姜诚君辞任。截图来源:海通证券公告
姜诚君履历。截图来源:海通证券2023年年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