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政策调整引市场各方响应,科创企业迎政策春天
AI导读:
新股发行政策调整,沪深交易所上市门槛提高,科创企业迎来政策春天,享受绿色通道机制。但IPO申报谨慎,终止企业数激增,反映出市场准入门槛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IPO迎最强监管,质量要求大于数量要求。
新股发行政策的调整引发了市场各方的积极响应。一方面,新“国九条”及配套政策的出台,使得沪深交易所的上市门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简称“科创16条”)为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开辟了绿色通道。
券商投行人士指出,尽管当前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中的部分规则仍在征求意见,但监管层对优质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强化。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将享受绿色通道机制,这将引导中介机构将业务重心转向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挖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然而,企业申报IPO的数量却寥寥无几。截至4月23日,今年以来新增IPO申报企业仅为2家,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与此同时,IPO终止审查的情况显著增多,已有121家企业终止了上市进程。这反映出企业上市融资的谨慎态度以及市场准入门槛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一些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盈利能力下滑的企业选择了终止审核。特别是在现场检查比例提升、严查“清仓式分红”的监管导向下,部分企业和中介机构需要对IPO申报重新作出审慎考虑和调整。截至目前,今年共35家公司成功上市,累计融资263.24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上市企业数量减少63家,融资额降幅达76.23%。
新“国九条”要求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为资本市场发展正本清源。IPO最严监管时代已经到来,IPO质量要求大于数量要求,上市门槛将大概率提高。科创属性评价会更凸显科创板“硬科技”特色,IPO现场检查覆盖面大幅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若以2019年至2022年财务数据统计,IPO在审企业中至少有60家未能满足新修订的上市财务指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的IPO在审企业共571家。上市门槛的调整、从严监管的深入,会把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IPO大门之外。
在当前新股发行审核的大环境下,企业应理性看待IPO,避免盲目上市、圈钱上市、过度融资。中介机构需更加注重对优质企业的甄别和筛选,重视合规和风险管理,认真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
同时,科创企业迎来了政策春天。证监会制定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引发了市场关注。科技型企业被给予更多政策“照顾”,但需要一系列细则发布以及首家符合要求的科创企业成功过会才能明确。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科技企业要想成功上市,需要拥有领先的自主研发技术、一定程度的商业壁垒以及合规经营。当前挑选新股项目时,券商投行更青睐于有科技属性的项目,科技属性强的优质企业有望逐步进入更加合理的IPO常态化阶段。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