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月5日,超40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132.98亿元。政策支持和鼓励下,今年上市公司回购规模有望稳步增长。电子、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等行业回购金额较高。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政策降低了上市公司回购成本,受到市场欢迎。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2月5日,已有超过40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回购总金额高达132.98亿元。同时,在此期间,共有5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56项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累计达到91.16亿元,其中近半数的回购计划得到了金融机构提供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支持。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得益于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和积极鼓励,今年上市公司回购规模有望实现稳步增长。自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旨在引导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等方式,合理反映和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等三大行业的回购金额尤为突出,分别达到了15.35亿元、14.75亿元和10.10亿元。这一趋势背后,既反映了行业周期性调整与估值修复的需求,也体现了现金流充裕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和提升股东回报的考量。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全面落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力度,并倡导注销式回购。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已创历史新高,达到1476亿元。而进入2025年,上市公司回购热情依旧不减。

在新增的56项回购计划中,有39项的回购金额上限超过1亿元,其中复星医药、中恒集团、上海莱士、顺发恒业等4家公司的回购金额上限更是超过了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回购计划中,有6项明确将回购股份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旨在进一步提高股东回报。

此外,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政策的推出,进一步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回购成本,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据统计,年内新增的56项回购计划中,有26项的资金来源涉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占比高达46.43%。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还促进了市场交易的活跃。

综上所述,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上市公司回购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同时,随着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政策的深入实施,更多上市公司将有望通过回购等方式,实现市值管理和股东回报的双重提升。

相关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