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引发AI领域技术革命与市场热议
AI导读:
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引发全球科技界震动和资本市场波澜。本文专访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助理朱可夫,探讨DeepSeek对AI行业的影响及投资机遇。
2025年1月20日,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震撼发布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以“极低成本对标顶尖性能”的技术突破,迅速引爆全球科技界。硅谷科技巨头纷纷发声,一周内,DeepSeek应用下载量飙升,登顶全球140个市场下载榜,甚至因访问量过大导致服务器一度崩溃。这场技术革命迅速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2月4日恒生科技指数单日涨幅超5%,节后首个交易日,科创50上涨2.9%,WindDeepSeek概念板块更是暴涨近14%。
面对DeepSeek引发的市场热议,我们专访了深耕TMT行业的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助理朱可夫,就投资者关心的十大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01】DeepSeek:AI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问:有人将DeepSeek比作AI领域的iPhone时刻,您如何看待这一比喻?
朱可夫:DeepSeek无疑在全球科技界引发了巨大震动,它标志着中国公司在AI领域取得了重大创新,甚至在某些方面领先美国同行。这次创新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前沿的进展,更实现了极致的降本增效,是科技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
【02】600万成本挑战数十亿投入?
问:DeepSeek被指以600万美元成本挑战硅谷巨头数十亿美金训练的AI模型,您如何评价这一说法?
朱可夫:600万美金是DeepSeek-R1单次训练的成本,与ChatGPT的GPT-4o相比,降本幅度接近90%。但需注意,这并非模型总成本。DeepSeek的技术路径是一条上升曲线,R1之前的版本已实现降本效果,R1则实现了更大的突破。科技史上的硬件降本速度通常较快,AI领域同样如此。DeepSeek率先到达降本节点,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03】工程创新的胜利?
问:有人认为DeepSeek的创新主要来自工程领域,而非科技前沿探索,您能否科普其核心创新点?
朱可夫:DeepSeek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注意力机制、效率和教学工具三方面。通过创新注意力机制,降低训练成本;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提高训练效率;在GPU创新上,使用PTX优化技术,提高调用GPU的效率。这些创新共同推动了DeepSeek技术的飞跃。
【04】DeepSeek将改变全球AI算力需求?
问:DeepSeek问世对英伟达股价造成负面影响,有人认为它将改变全球AI算力需求,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朱可夫:DeepSeek的降本可能导致AI普及率提高,但算力需求长期上升趋势不变。短期内,行业可能面临算力投入策略的调整,但长期来看,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爆发,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
【05】DeepSeek将引领后端应用爆发?
问:DeepSeek作为开源大模型,是否会引发后端应用的大规模爆发?
朱可夫:无论DeepSeek是否出现,未来两三年都将见证大量应用的爆发。开源模型能促进技术进步和应用普及,加速商业化进程。DeepSeek等开源工作对信息和技术平权具有极大帮助。
【06】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面临重估?
问:DeepSeek的爆发是否会带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的重估?
朱可夫:DeepSeek的成功缩小了中美技术差距,可能改变硅谷的叙事逻辑。中国科技市场能否借此机会实现价值重估,需观察大模型、云产业及上下游硬件、软件产业能否依据新一轮科技创新获得新商业价值。
【07】中美AI技术差距有望缩小?
问:DeepSeek的MoE等机制创新是否意味着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
朱可夫:在大模型创新中,中美都在挖掘transformer架构的潜力。DeepSeek在工程能力上追赶硅谷一线水平,本身就是缩小差距的体现。未来中美双方都有可能在技术节点上取得突破。
【08】DeepSeek改变AI投资逻辑?
问:有人认为DeepSeek改变了AI的投资逻辑,从看好算力等基础设施转向初创企业的创新价值,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朱可夫:DeepSeek象征着技术上的大平权,对AI产业链上的企业都有影响。投资者需关注产业链上企业的反应和受益情况,同时注重整体市场趋势和结构调整。DeepSeek不是终点,投资者需紧跟科技进步,判断未来市场方向。
【09】DeepSeek是否被过度神话?
问:您认为DeepSeek是否存在被过度神话的问题,它有哪些局限?
朱可夫:DeepSeek-R1在长思考能力上较强,但在多模态能力上尚待提升。市场可能对其多模态能力存在过度估计。
【10】如何把握AI浪潮中的机会?
问:面对AI浪潮,贵公司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如何把握这一机会?
朱可夫:我们研究部对AI非常重视,有完整的跟踪图谱,并定期复盘变化。我们关注技术进步方向、市场关注点及与公司判断的差异,据此调整仓位。后续将继续紧盯海内外巨头动态,比较公司价值量变化,做出投资决定。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尖端科技创新复杂且跨学科,建议相信优秀机构投资者做出合理判断。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