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支付交易数据出炉,跨境游与“非遗”热带动消费市场繁荣
AI导读:
蛇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春节,节日期间支付交易数据大幅增长,跨境游持续火热,移动支付与传统节日消费深度融合,带动消费市场繁荣。同时,“非遗”热也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前来体验中国年俗。
在蛇年春节这一首个被纳入“非遗”名录的春节里,民众享受了更长的假期,年味愈发浓厚,消费热情也随之高涨。2025年2月6日,根据北京商报记者的深入梳理,多家支付巨头最新披露的交易数据揭示了节日期间消费市场的繁荣景象。线上线下交易活跃,人们出行消费热情高涨,“南来北往”的旅游过年潮蔚然成风,同时,外国友人也纷纷体验中国年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近日,多项春节期间的支付交易数据相继出炉。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2月4日)期间,银联、网联共处理了254.16亿笔支付交易,交易金额高达9.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0%和15.00%。其中,银联、网联处理的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实现了124.54%和90.49%的显著增长。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整体规模和笔数的大幅增长,彰显了春节消费市场的繁荣,居民消费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较为乐观。”他指出,笔数增速高于金额增速,反映出春节期间线上红包、日常餐饮购物等小额高频消费场景更加活跃。同时,数字支付与传统节日消费的深度融合,也间接表明了移动支付作为金融和商业底层工具的属性正在进一步加强。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春节跨境游持续升温。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的增速远超整体增速,这既反映了2024年支付便利化提升活动的成功,也体现了中国支付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和便捷性的显著提升。
从支付平台的具体表现来看,支付宝发布的2025年春节消费观察显示,在首个“非遗版”春节里,外国友人通过支付宝畅游中国各地,体验中国年俗。假期前五天(1月28日至2月1日),入境游客使用支付宝的消费金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1.5倍;同时,用支付宝做外国人生意的中国商家数量也增长了一倍。其中,来自240小时过境免签国以及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的外国游客,使用支付宝的消费金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近2倍。
此外,微信团队发布的2025年春节数据报告也显示,跨境游中,亚洲国家或地区依然是众多用户出境的首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依然最受欢迎。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跨境游小众宝藏目的地被挖掘出来。例如,欧洲西北部的“袖珍王国”卢森堡,在今年春节期间成为微信支付线下交易笔数增速第一的目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国人前往体验别样的风景。
春节期间,候鸟迁徙路线早已不是单向的,许多外国人特地赶来中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浓郁的年俗氛围。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入境游客消费笔数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134%。其中,小小一杯中式茶饮就给外国友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数据显示,境外游客使用外卡在霸王茶姬等茶饮店的消费笔数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359%。
除了北上广深杭等一直以来的热门入境游目的地之外,非遗资源和体验丰富的城市如苏州、中山、佛山、西安、江门、无锡、泉州、南京、成都和厦门等,正吸引越来越多外国人前来打卡。春节“非遗”热不仅带动了入境游的发展,也促进了支付宝等支付平台在深度旅行和消费方面的应用。
如今,年味正在跟随时代发展不断进化。多项数据显示,跨境旅游和文旅行业正迎来大爆发,特别是跨境旅游市场。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复苏和中国免签政策的持续推进,预计跨境旅游消费场景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王蓬博指出,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应及时抓住机会,迅速寻求跨境支付业务的拓展和优化跨境支付流程,提供更多的跨境支付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应加速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渗透,寻求与文化产业机构合作的机会,探索和突破新的数字化合作模式。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