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减仓军工股,2025年或迎产业周期拐点
AI导读:
多只军工股去年四季度遭遇公募基金大幅减持,持仓市值趋近于零。但基金经理认为2025年或为军工板块“破局”之年,前期订单有望集中释放,产业周期或迎来拐点。
四季报数据显示,多只军工股在去年四季度遭遇公募基金减持,且据统计,除去主题基金持仓,主动权益型基金对这一板块持仓市值基本接近于零。。多名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已有多个乐观因素显现,2025年或为军工板块“破局”之年,前期积累的订单有望在未来一年中集中释放,产业周期或将迎来拐点。
公募基金“无人关注”
据季报数据显示,多只军工板块个股在去年三季度达到阶段性高位后,在四季度内遭遇公募大手笔减持。如华秦科技公募持股比例从26.5%降至18.1%,航材股份从22.5%降至13.1%,航天南湖以及中无人机持股比例更是降至几近于零。
此外,公募基金持有的形式也多为主题基金或ETF,如航材股份第二、第五大股东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两只产品,南方基金、富国基金等旗下军工类主题产品对该股也有所布局。
有研报指出,主动型基金超配军工幅度在2022年三季度达到峰值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去年中期有所回升后,随后连续两个季度超配幅度下滑,趋近于零。且主动型基金重仓军工市值减去主题基金持仓市值后,基本接近零。
从数据来看,主动型基金重仓军工市值环比减少19.3%至361亿元,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军工主题基金规模环比减少1.65%至349亿元。两个数据对比可知,非主题基金的主动型基金持有军工已非常少。
公募基金对军工股的热情冷却或由于保守乐观的基本面,华东某公募基金经理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业绩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从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军工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比较糟糕,这主要是因为订单落地时点推迟导致上市公司的在2024年的收入和利润确认受到影响所致。”
基本面初现曙光
天弘基金李佳明表示:“从1月份的行业生产经营来看,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地方,最主要的信息在于订单确实在修复。虽然这些积极信号在1月份因为业绩和人事问题没有在交易层面得到充分的反映,但这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行业基本面变化。”
李佳明认为,展望2月份,行业大概率还是横盘震荡的表现。订单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目前对于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并非短期订单而是长期趋势的确定性,在长期趋势更为明朗之前,市场对于短期利好的反应可能是持续不充分的。而另一方面,业绩层面的利空在2月份仍然需要消化,2月份又是行业信息层面的真空期,这可能导致市场对业绩利空的消化表现偏长尾。
在博时基金曾鹏看来,军工行业是一个计划性较强的行业,2025年是军工行业的“十四五”末和“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前期积累的订单有望在未来一年中集中释放,产业周期即将迎来拐点。
华夏基金万方方认为,长周期的判断认为2025—2027年军工行业将进入三年期的成长阶段,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军工板块投资的基本范式将逐步构建,从行业景气拐点逻辑,到实签订单验证,到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收入利润报表的验证,行业大概率在2025年下半年进入加速成长期,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
“由于行业订单修复以及装备任务的紧迫性,明年军工投资的行业背景是成长性和空间感并行,以三年期限来看,过去四五年产业在新产能投入、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迭代、新的作战模式及商业模式等因素的推动下,2025—2027年将迎来长周期的行业成长。”万方方表示。
2024年四季度内,“隐身材料”“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等主题相关公司股价有显著超额收益。根据易方达何崇恺对军工主要公司的分析预测,部分军工相对优质的公司在今年处于订单与毛利润率双降的处境,这也是股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了许多积极的因素,例如不少信息显示行业研发项目任务非常重,这预示着2025年军工行业可能面临比较积极乐观的需求。2025年是‘十四五’的最后一年,军工装备需求预期会相对旺盛。”
需甄别细分机会
军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颇具门槛,该如何寻觅投资机会?
何崇恺表示,在军工板块内部,更为看好以下几个板块:1.受益于核心先进装备列装的主机厂;2.受益于军用飞机、C919以及全球民用飞机产能转移的飞机、发动机产业链;3.受益于信息化、自主可控要求的军用电子板块;4.以钛合金、碳纤维、高温合金、隐身材料为代表的先进军用材料板块;5.格局好、景气度高涨以及受益于碳减排带来技术升级的船用发动机环节。
此外,万方方更加关注具备技术迭代能力、优秀的管理效率推动成本降低以及具备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维修及军贸市场的军工资产。以三年期限来看,过去四五年产业在新产能投入、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迭代、新的作战模式及商业模式等因素的推动下,2025-2027年将迎来长周期的行业成长。
永赢基金胡泽认为,2025年是新质生产力承接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一年,许多新技术和新业态将逐渐崭露头角,低空经济则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当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司已经成立,相关发展政策我们预计能够有条不紊地逐渐发布,后面仍然有较多催化。例如试点城市的基建动工、全国性的低空经济试点文件、示范项目的运营、更多产业基金的成立等。
(文章来源:数据宝)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