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A股市场回购热潮持续,上市公司纷纷兑现回购承诺,回购金额创新高。注销式回购渐成主流,政策工具“回购增持贷”助力明显。监管持续发声,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提升投资者回报。

政策工具加持之下,A股市场在去年掀起股份回购潮。进入2025年,上市公司陆续以真金白银兑现回购承诺。

信宇人(688573.SH)2月11日晚间称,公司已完成前期披露的回购计划,累计回购股份数量245.94万股,回购金额4215.64万元。同日,顺络电子(002138.SZ)、金宏气体(688106.SH)均表示,公司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完成,累计回购金额分别为2.2亿元和4499.9万元。

包括上述公司在内,据Choice数据,截至2月11日,吉林敖东、方大特钢等320家A股公司的股份回购完成实施,已回购总金额超225亿元。大手笔回购的公司有贵州茅台、中国建筑、京东方A等,年内累计回购金额分别达9.99亿元、8.87亿元和7.98亿元,暂居年内A股公司回购金额榜的前三甲。牧原股份、华懋科技、东方雨虹等回购金额也超5亿元。

不仅如此,A股回购市场还有了一些新景象。一方面,“回购爽约”的情况有改善迹象。记者关注到,年内披露回购公告的A股公司中,超四成公司的回购进度为“完成实施”;另一方面,注销式回购渐成主流,上述300余家已兑现回购承诺的公司中,约130家回购股份已注销,占比超四成。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设立的“回购增持贷”政策工具,对上市公司回购助力明显。上述多家兑现回购承诺的公司用上了这一新工具。进入2025年,上市公司仍在“接力”回购,本月以来就有致欧科技、毕得医药等多家公司披露了相关计划。

39家A股公司年内斥资亿元回购

本周以来已有超10家A股公司宣布已完成股份回购,多家公司耗资逾千万元。

记者据公告梳理,2月10日至今,宝莱特、阿尔特、永和股份等均公告称,公司股份回购已实施完成。其中,宝莱特累计回购股份297.06万股,支付资金总额2000.71万元;阿尔特、永和股份分别回购了764.62万股、315.43万股,分别耗资约8598.56万元、5100.65万元。

月内,国科军工、翔宇医疗等也均发布了股份回购实施结果的相关公告。

从年内整体情况来看,2025年开年仅一月有余,百余家A股公司就完成了回购。

截至2月11日,据Choice统计,A股市场共披露了763份回购相关公司,其中回购进度为“完成实施”的有320份,占比超四成,已回购金额总计225.6亿元。

同时,331笔回购在实施中,另有47笔回购通过股东大会,59家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6笔为回购提议。

哪些行业企业扛起了今年的回购大旗?材料、技术硬件与设备等行业是主力。

据Wind分类,上述320家年内完成回购的A股公司中,约70家属于材料行业企业,技术硬件与设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软件与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也均超过20家。

谁是年内的回购大户?

贵州茅台暂居“回购王”之位。年内该公司累计回购金额超9.99亿元。上述统计期间,中国建筑、京东方A的回购金额分别为8.87亿元、7.98亿元,上述三股目前位列年内回购总额的前三。

回购总金额超5亿元的公司还有牧原股份、华懋科技和东方雨虹。包括上述公司在内,年内至今回购金额超亿元的A股公司共计39家。

再从回购股份数量来看,统计显示,年初至今,中国建筑已回购近2.9亿股,排在首位,辽港股份、京东方A紧随其后,已回购数量均超过1亿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注销式回购渐成主流。数据显示,上述320家年内完成回购的上市公司,约130家回购股份已注销,占比超四成。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股份回购注销可以减少公司流通股份,提高每股收益,从而有望提升股价。“回购注销视同现金分红,可以增加股东回报,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他说,

上市公司回购“接力赛”持续火热

进入2025年,A股市场的回购“接力赛”还在继续,多家上市公司最新披露了股份回购计划。仅11日晚间就有致欧科技、毕得医药等公司宣告回购。

据致欧科技披露,公司拟回购股份数量178.57万股至357.14万股,回购金额将达5000万至1亿,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和银行回购专项贷款。另据披露,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已承诺为公司提供0.9亿元专项贷款。

同日还有两家上市公司也计划出手回购。毕得医药拟拿出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69.16万股至138.32万股公司股份,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同意为其提供9000万元的专项贷款;联化科技董事长王萍提议回购,拟回购金额4000万元至8000万元,拟采用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记者同时关注到,就在上个月,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做出回购提议,涉及闻泰科技、龙竹科技、和元生物等。

其中,闻泰科技1月中旬称,公司董事长张秋红提议回购股份,回购资金总额1亿元至2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龙竹科技披露,公司董事长连健昌提议回购公司股份,拟回购数量100万股至300万股,预计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2640万元。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运用“回购增持贷”工具的热情持续高涨。

年初至今,逾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07份“回购增持贷”相关公告,涉及奥翔药业、一心堂等,贷款上限合集超161亿元。这其中,专项贷款用于股票回购的有80份,其余27份为增持股份。

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

新“国九条”等政策引导下,A股市场在2024年出现回购热潮。据证监会披露,去年全年,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进入2025年,监管再就上市公司股东回报发声。

上月,央行、证监会联合召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座谈会。会议提出,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近3000亿元。政策工具实施以来,已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发布使用银行贷款回购增持公告,市值百亿以上公司占比超四成,政策工具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月,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磅方案出台,亦提及上市公司回购。实施方案提出,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本月以来,监管持续发声,强调上市公司应重视投资者回报。

在月初举办的投资者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增强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

近日,吴清在《求是》杂志撰文称,证监会全面落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倡导注销式回购,引导盈利和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增加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水平,着力提升投资者回报。

田利辉认为,2024年,A股公司回购增持规模、家数远超此前一年同期水平,显示出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热情的高涨。他预计,2025年,在政策的持续鼓励和引导下,上市公司的回购增持活动可能会继续保持活跃态势。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