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月12日,已有460家A股公司实施回购,总金额达135.75亿元。政策鼓励下,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提升,贵州茅台等龙头成为回购主力。回购目的多元化,政策红利与市场成长驱动回购力度加强,投资者需警惕过度回购行为。

开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积极踊跃回购。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已有460家A股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达135.75亿元,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另外,数据显示,今年已有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69单回购预案,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114.12亿元。

回购热潮背后,既有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也有上市公司主动优化资本结构的市值管理诉求。2024年以来,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股东回报,回购股份的动力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综合来看,本轮回购热潮呈现出三大鲜明特征:

一是充分运用创新的政策工具。随着去年10月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正式落地,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明显提升。年内披露的69单回购预案中,有29单拟回购资金包括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占比达到42.03%。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不仅能够提供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支持,减轻上市公司的财务压力,还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二是行业龙头引领。本轮回购热潮中,贵州茅台、中国建筑、京东方A等龙头企业凭借充裕现金流成为回购主力。例如,2月6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的回购股份实施进展公告显示,1月份,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68.51万股,累计已回购金额近10亿元。据此前披露的回购方案,贵州茅台预计回购总金额在30亿元至60亿元之间,回购用途为减少注册资本。行业龙头公司实施回购,可以优化资本结构与财务指标,提升公司价值。

三是回购目的多元化。本轮回购目的仍以员工股权激励和注销股份为主,其中,股权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注销式回购有利于维护投资者权益,推动公司股票价值合理回归。不同方式的回购均体现出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政策层面,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力度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去年11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股份回购、现金分红、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今年1月份,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展望未来,在政策红利与市场成长的双轮驱动下,上市公司尤其是现金流充裕的龙头公司,回购力度有望持续加强。同时,投资者也要警惕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短期股价支撑,不顾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压力过度回购,或向市场“画饼”进行“忽悠式回购”的行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