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至641万辆,登顶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宝座。主力军为奇瑞、上汽等自主品牌,同时面临国际贸易摩擦挑战。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加速布局海外基地,加强技术出海,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汽车出口的井喷,本质上是中国企业在产品力、供应链、价格上的优势体现。”法国标致雪铁龙前研发工程师、浅觉深知咨询公司创始人陆盛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趋势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劲竞争力。

近期,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至641万辆,登顶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宝座。其中,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位列中国汽车出口国家前三,彰显了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广泛影响力。

在汽车出口队伍中,奇瑞、上汽、长安、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成为主力军,同时,福特中国、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通过“反向出口”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汽车的全球化进程。

然而,随着出口量的迅速攀升,国际贸易摩擦也随之加剧。欧盟筑高新能源“关税墙”、俄罗斯提高“报废税”等措施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了挑战。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出海形势将非常复杂,尤其是受俄罗斯提高“报废税”影响,预计对俄市场出口将下降至约80万辆。

尽管如此,中国汽车仍有其他重要市场,包括南美、中东、东南亚、非洲以及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这些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面对欧洲市场的“关税”阻击,比亚迪、奇瑞、长城等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加速布局海外基地,以实现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600万辆汽车出口分布

受“俄乌危机”影响,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剧增,同比增长459%,使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市场。2024年,尽管增速放缓,但中国对俄罗斯出口量仍高达115.80万辆,远超墨西哥和阿联酋。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由于其他国家汽车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迅速“补位”,保证了俄罗斯的车辆供给需求。

然而,2025年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面临阻力。俄罗斯官方宣布将报废税大幅提高,这将增加进口成本,形成变相的关税壁垒。

在墨西哥市场,2024年中国出口汽车44.50万辆。墨西哥汽车市场体量有限,主要以出口为导向。中国汽车在阿联酋和比利时的出口也表现出色,分别出口33.06万辆和28万辆,其中向比利时出口的主要为新能源车型。

比利时在中国汽车出口欧洲市场时发挥转口贸易作用,是欧洲的集散中心,通过其自由贸易港口享受便利的海关和税收政策,提高车企在欧洲的竞争力。

合资车企成出海新势力

在汽车出口队伍中,自主品牌表现突出,其中奇瑞、上汽、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车企出口量显著。同时,外资、合资车企也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出口新能源整车超100万辆,显示出强大的出口能力。福特中国在“反向出口”模式下,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60%,东南亚、中东和南美是主要出口市场。

合资车企选择“反向出口”的初衷是为了消化过剩产能,但在出口过程中发现了业务增长的新路径。中国汽车产业链具有成本优势,用中国的供应链增强海外竞争优势成为跨国车企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重要原因。

技术出海与投资建厂并进

面对国际贸易挑战,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加速布局海外基地,并加强技术出海。比亚迪、土耳其中国汽车品牌等已在海外投资建厂,进行本土化运营。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建议中国车企进行“技术出海”。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技术、智驾技术上领先外国厂商,可以进行技术授权,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