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泡泡玛特凭借强大的IP孵化和运营能力,以及全球扩张策略,实现市值大幅增长。其成功挑战了消费基金经理的“茅台信仰”,引领新兴消费潮流。然而,多数公募基金经理错失这波上涨,对新兴消费理解不深刻。泡泡玛特的再度崛起给基金经理新的启示,把握Z世代消费习惯、挖掘情绪消费潜力成为投资关键。

  泡泡玛特的再度崛起,挑战消费基金经理的“茅台信仰”,引领新兴消费潮流。在消费股失落的四年中,基金经理期盼白酒王者归来,带动消费板块。然而,率先实现逆转的是潮玩股泡泡玛特。2020年末,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后陷入质疑,股价大跌,但凭借IP活力和海外布局焕发新生。2025年春节,借《哪吒2》东风,泡泡玛特上演逆袭,市值达1488亿港元。其股价自低点反弹超10倍,2024年以来涨幅超4倍,但多数公募基金错失这波上涨。

  泡泡玛特的成功归功于强大的IP孵化和运营能力,通过与知名IP合作,丰富产品线,快速响应市场,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其IP飞轮开始转动,加上全球扩张策略,成为全球主要IP所有者的首选合作伙伴。2024年以来,IP经济受关注,德邦基金表示,IP经济的成功在于以IP为核心壁垒,布局全产业链,强化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流程,提升消费者触达能力,增强品牌影响力。

  公募基金与泡泡玛特经历“分分合合”,却几乎错失大反弹。泡泡玛特上市初期风光无限,随后股价震荡下行,2022年10月底市值较巅峰减少超90%。2023年股价窄幅震荡,2024年以来随着品类扩张和出海带动增长,股价一路上涨。公募基金投资泡泡玛特始于2021年二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末时达到小峰值,但随着股价下跌,基金纷纷离场。尽管泡泡玛特股价反弹超10倍,但鲜有基金经理捕捉到这段U形反弹。

  消费基金经理对泡泡玛特的共识度不高,持仓坚定者寥寥。一方面,泡泡玛特上市前两年业绩表现和股价表现让基金经理质疑公司业务成长持续性;另一方面,基金经理保持对白酒等传统消费板块的高度信仰,对新兴消费理解不深刻。资深基金经理更偏向传统消费领域,投资行为保守,错过新兴消费高增长性。不过,也不能说基金经理当时选择减仓或清仓是错误的,该股震荡幅度大,基金经理需为产品净值和持有人风险承受能力负责。

  泡泡玛特的“风光”与传统消费股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传统消费股股价表现和业绩增长乏善可陈,估值处于近五年低点。公募基金在消费行业的主要持仓仍是以白酒为代表的传统消费股。鹏华基金陈金伟表示,品牌消费品公司核心消费群体没有显著收入改善预期,因此没有实质基本面变化。捕捉阶段性成长机会将是今后投资消费行业的重要逻辑。

  泡泡玛特的再度崛起给基金经理新的启示,把握Z世代消费习惯、挖掘情绪消费潜力是投资新兴消费领域的重要法宝。德邦基金研究员表示,情绪消费潜力巨大,随着内容产业崛起,“谷子经济”将持续发展。创金合信基金经理认为,情绪价值越来越重要,Z世代消费从物质追求向精神满足演化。中欧基金王颖表示,Z世代年轻人精神消费比例更高,这将给互联网平台带来新增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