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产合并梦碎,汽车业自救之路何在?
AI导读:
本田和日产签署谅解备忘录52天后宣布合并谈判破裂,原本旨在打造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的计划搁浅。双方对合并破裂态度不同,日产陷入不确定性,急需合作伙伴。富士康对与日产合作表示兴趣。本田也面临业务压力,汽车业自救之路充满挑战。
签署谅解备忘录52天后,本田和日产的“合并梦”宣告破裂,原本旨在打造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的计划就此搁浅。
2月13日,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董事会先后宣布,撤回双方于2024年12月23日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并终止经营整合谈判。同时,与三菱汽车签署的三方合作谅解备忘录也将终止。
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谈判曾被市场寄予厚望,视为日本汽车业应对比亚迪和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威胁的一次自救行动。然而,面对量利下跌的困境,双方虽决定抱团取暖,但市场对此次合作始终持谨慎态度。
合并谈判的破裂并非突如其来。本田从一开始便明确表示,合并的成功取决于日产的扭亏为盈。然而,日产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堪忧,2024财年预期净亏损达800亿日元。
据报道,本田对日产重组进展缓慢表示不满,并提出子公司化建议,但遭到日产强烈反对。日产董事会后,双方合并谈判基本宣告失败。
对于合并破裂,双方高层态度迥异。本田CEO三部敏宏表示,尽管结果遗憾,但双方仍可继续合作。而日产CEO内田诚则担忧未来生存问题。
日产在声明中表示,最初谅解备忘录旨在建立联合控股公司,董事会超半数成员由本田提名,且本田持股过半。本田希望成为母公司,日产成为子公司,但日产CEO认为这无法实现日产潜力,因此无法接受。
自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合作不睦信号频现。本田认为合并不是为了“扶贫”日产,扭亏为盈是合并前提。然而,日产面临巨大压力,其公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合并营业利润远低于本田。
分析人士认为,本田实力强大,日产技术自豪,双方斗争在于新公司或联盟将采用哪些技术。日产对自身困境认识不足,本田突然修改条款提议子公司化,导致合并谈判破裂。
本田曾希望日产工厂减产,认为日产管理层重组决策缓慢导致谈判破裂。日产则坚持通过内部调整实现复苏,并宣布在九州市建立新电池生产工厂。
内田诚表示,尽管合并谈判破裂,日产将继续推进独立转型,并公布详细转型计划。双方决定在电动汽车和基础技术研发方面继续合作。
日产在合并谈判破裂后处境雪上加霜。分析师认为,若推进合并计划,日产有望在2025财年实现盈利;若选择独立重组,扭亏为盈难度将显著增加。
日产第三次下调2024财年全年业绩预期,预计净亏损800亿日元。销量方面,日产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均面临挑战,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中几近“失声”。
为应对困境,日产发起重组计划,计划裁员、削减产能、出售股份,并期待财务复苏。合并计划破裂让日产陷入不确定性,急需合作伙伴。
据报道,富士康对与日产合作表示兴趣,并派高管与日产谈判。富士康董事长表示,目的是与日产合作,而非收购,并将在一两个月内宣布合作协议。
本田也面临业务压力,汽车业务营业利润率低于摩托车部门。日产和本田合并初衷是应对电动车企冲击,但如今辉煌时代一去不复返。
日产对中国市场危机感知更加焦虑,表示降本仍是主题。计划在2026财年前削减成本、高管职位,并将全球产能削减至400万辆。电动化转型压力下,日产等待触底反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