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辅助学习引关注,家校共育促发展
AI导读:
随着AI技术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尝试借助AI辅助完成作业。家长和老师需正确引导孩子,防止过度依赖。专家建议家校共育,制定AI使用规则,培养孩子同理心、审美力和创造力。
这段时间,有关AI(人工智能)的话题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领域都在尝试以“AI+”或“+AI”的方式提升效率。近日,全国多地中小学正式开学,进入新学期。在这个寒假,已有不少学生尝试借助AI辅助完成作业。
“像背诵时,我会用AI来帮我大概解释一下文言文的意思,让我更好地理解古诗。”
“我觉得它写作文比较乱,没有感情,不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个场景给人带来的感受。”
对于“人工智能辅助学习”这一新兴事物,家长和老师需正确引导孩子,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而非思维懈怠的加速器。
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AI?
■老师:分层分类作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
AI时代,判定学生作业质量成为新课题。浙江宁波宁海县深甽镇初级中学教师姜春杰布置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和现象观察思考的作业,强调解题过程的重要性,认为AI可能让学生缺失锻炼机会。
湖南长沙雅礼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俞毅分析寒假作业,发现AI含量偏高,学生作文出现AI生成语言。

北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表示,老师应制定规定,将作业分层分类,明确哪些需动手完成,哪些不可用AI。
教育工作者需探索AI技术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制定规范,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家长:引导孩子思考解题思路
家长担忧孩子过度依赖AI失去独立思考能力。部分家长支持孩子尝试AI提高效率,但需注重引导孩子思考解题思路。
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健康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王俊升建议,家长可与孩子讨论AI作业助手后的思考,激发孩子思维。

专家:家校共育,培养同理心、审美力和创造力
孩子缺乏辨别AI错误信息的知识储备,需学校干预引导。家校需合作制定AI使用规则,防止孩子依赖AI抄作业。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王丽萍指出,人类优势在于理论驱动下的思维方式,家长应培养孩子同理心、审美力和创造力,以及内在驱动力。

未来,AI在教育领域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需理性看待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更好利用AI技术促进教育发展。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