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去年下半年以来,产业资本“长钱长投”风格正在加速形成。Choice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金额大幅增长,全年减持规模骤降。政策工具如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为市场注入信心,推动股市热点涌现,股市生态逐步优化。

  财联社2月19日讯(记者方彦博)上市公司回购持续加力、重要股东增持不断加码,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工具逐步落地,产业资本“长钱长投”的风格正在加速形成,助力股市稳定发展。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金额合计近249亿元,较三季度大幅增长88.91%;全年产业资本减持规模同比骤降60%,违规减持案例减少近五成,股市生态逐步优化。

  进入2025年,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生态仍是当务之急,政策工具需与时俱进,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产业资本更耐心、更安心。

  政策工具做“加减法”

  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引导商业银行为上市公司提供贷款用于回购或增持,为市场注入信心。12月,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细则,提高融资比例上限至90%,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

  政策发布后,众多上市公司积极参与。截至2月18日,A股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超过700亿元,全年披露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接近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股市热点不断涌现。

  同时,对减持做出进一步规范,减少市场违规乱象。去年4月,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提出完善减持规则体系,证监会随后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

  市场普遍认为,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对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维护市场运行、提振信心具有深远意义。减持新规作为制度性变革的关键,引导大股东聚焦公司价值创造,推动A股转型。

  产业资本转向长线

  在政策工具加持下,产业资本向“长钱长投”转变。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金额、限售解禁规模和产业资本减持规模均有明显改观。

  不过,政策效果需持续巩固。今年一月,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1.14%,减持金额增长2倍有余。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优化政策,提升工具便利性,适时推动扩面增量。

  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表示,“增持贷”工具平均利率低,有吸引力,但减持细则需明确。将减持与股价表现、盈利能力等挂钩,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合规的减持通道对增强增持意愿或起促进作用。

  产业资本期待更多政策工具,增强市场韧性,稳定预期,推动资本市场从“短期博弈”向“长期价值”转型。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