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概念近期在A股市场受热捧,多只个股涨停,机器人产业ETF飙升。机构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升温得益于多重因素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当前A股市场主要追捧精密零部件。此外,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存在共通点。

人形机器人概念近期在A股市场大放异彩,成为资金追捧的热点。2月19日,机器人概念股再度井喷,三丰智能、双林股份等多股涨停,机器人产业ETF飙升超6%。今年以来,Choice机器人概念指数累计涨幅已超过16%。

个股方面,长盛轴承昨日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公司专注于自润滑轴承及高性能聚合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近日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公司与宇树科技的合作正在顺利推进,已签订合作协议并斩获订单,合作产品主要为应用于机器人关节的自润滑轴承,虽在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低(不足1%),但前景广阔。

机构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升温,得益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此外,人形机器人行情正从主题投资向景气投资过渡,板块效应显著。

近期,宇树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的突破引发市场热议。2月14日,宇树科技宣布其机器人算法升级,实现流畅舞蹈表演,但视频发布后一度被误认为是AI生成。随后,宇树科技再次发布视频,证实机器人舞蹈的真实性,展现了其在技术上的实力。

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王兴兴预测,到2025年底,AI人形机器人将达到新量级。若一切顺利,2026年或2027年,服务业、工业等基础场景将实现推广。家用领域可能稍慢,因对安全性要求更高。

从产业趋势看,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入局者增多,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样品走向量产。券商普遍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关键之年。

开源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孟鹏飞认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行业引领者特斯拉的机器人定型与量产渐行渐近,一旦供应商进入供应链,将长期受益产业高速增长。国金证券则预测,2026年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商业化爆发。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上游零部件、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当前,A股市场主要追捧机器人产业链的精密零部件,如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等。

多家券商指出,丝杠是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制造难度大,产能紧缺。国内已建成的丝杠产能难以满足人形机器人量产需求,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东吴证券电新团队认为,零部件壁垒排序为滚柱丝杠>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

在软件端,机器人大脑负责感知与决策,小脑负责运动控制。受益于AI大模型发展,机器人大脑智能化程度有望提升。而小脑运动控制算法的提高,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研究机构认为,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存在诸多共通点。天风证券策略首席吴开达表示,机器人产业链本质是制造业,当前关键是降本,新能源车行业提供了良好参考。当前机器人产业或类似新能源车2017年、2018年的位置,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实现更广泛应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