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活动频繁,总金额已突破300亿港元。金融蓝筹和互联网科技板块成为回购主力军,传递出市场对港股的乐观情绪。机构认为港股配置价值凸显,人工智能突破为盈利预期带来上修机会,行业配置上看好中小盘科技成长板块。

2025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活动持续升温。根据Wind统计,截至2月20日,已有130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总金额超过300亿港元。金融蓝筹和互联网科技板块成为回购的主力军,回购金额居前的个股多数表现出色。机构指出,港股回购热潮不减,传递出市场对港股的乐观情绪。

回购热潮不减

2025年港股回购活动延续了2024年的热度。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30家公司回购股份11.15亿股,总金额达303.57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22.64%和4.17%。2024年全年港股回购总金额更是高达2657.5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政策面上,港交所推进库存股机制改革,允许公司以库存股形式存在购回股份,提升了港股公司的回购意愿,为公司在融资方面提供了更大灵活性。

金融、科技巨头引领回购

金融蓝筹股和科技股引领了此次回购潮。友邦保险、汇丰控股等金融巨头,以及腾讯控股、快手-W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回购金额排名靠前。此外,安踏体育、中远海控等各领域领头羊也积极参与回购。

在回购金额超过1亿港元的18家公司中,累计回购金额达288.28亿港元,占回购总金额的94.96%。其中,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中远海控回购金额分别超过141亿港元、52亿港元、37亿港元和14亿港元。

港股配置价值凸显

机构认为,港股回购潮传递出市场对港股未来走势的信心。回购金额居前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优异,港股市场整体也呈现持续反弹走势。

港股市场估值水平相对合理,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为港股盈利预期带来上修机会。货币政策宽松与财政政策积极将继续托底经济基本面,海外利率逐步下降也将减小压制港股市场的力量。

短期内,港股“躁动行情”将持续,中期估值扩张空间有限,盈利修复的验证是关键。行业配置上,看好中小盘科技成长板块,聚焦TMT和机械行业。同时,受益于政策支持、景气回升的消费行业,以及金融、公用事业和电信等高分红行业也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