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新政促进行业规范,下游需求打开想象空间
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稀土新政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稀土资源集中度与行业规范水平。下游需求前景向好,人形机器人成为稀土永磁材料的重要需求增长点,上市公司纷纷布局。稀土永磁板块近期大涨,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由于上游资源集中度提升、下游需求打开新的想象空间,稀土永磁相关企业近日备受资本市场瞩目。
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旨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稀土资源或进一步向大型稀土集团集中,为稀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供给集中度提升的同时,下游需求前景也向好。多家上市公司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重要需求增长点之一,其量产或推升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
新政或提升稀土资源集中度与行业规范水平
为贯彻落实《稀土管理条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了上述两个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其中,《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强调,稀土指标仅下发至稀土集团,旨在从源头有效遏制非法生产,使市场上的稀土产品来源更加规范。
中信证券分析称,该管理办法的实施将强化稀土行业供给端刚性逻辑,推动稀土资源进一步向大型稀土集团集中。
《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则旨在通过稀土追溯系统记录稀土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流向信息,满足行业管理、企业合法经营等需要。
两份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将促进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提升稀土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下游需求打开新想象空间,上市公司纷纷布局
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带动,稀土永磁板块近期大涨。金力永磁、正海磁材等上市公司股价纷纷上涨。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2025年人形机器人已具备一定量产能力,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有望充分受益。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2029年或达到750亿元。中信证券预计,在中性预期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钕铁硼需求有望增至2.36万吨。
此外,低空经济前景可期,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有望成为稀土永磁材料的远期需求增长点。
目前,相关上市公司从人形机器人业务中获得的收入仍非常有限,但多家公司已积极布局该领域,开展联合研发、供样等工作。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