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办公室主任何艳春表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越发突出,包括系统性同步造假、全链条整体掩饰等,识别难度加大。大股东、实控人“驱动型”造假频发,有近15%伴生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财务造假行为导致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风险外溢。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办公室主任何艳春在发布会上强调,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呈现出系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从行政处罚案例来看,这些造假行为包括“假账做全套”,即对资产、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会计科目进行系统性同步造假,使得财务数据相互勾稽,识别难度日益加大。有的公司甚至对生产、采购、销售、物流、库存等经营环节进行全链条整体掩饰,进一步增加了识别的困难。同时,一些公司利用隐秘关联方、“壳公司”、第三方构建无经济实质的交易,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使得造假行为的隐蔽性不断增强。大股东、实控人“驱动型”造假也频发,有近15%的财务造假同时伴生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反映出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的不足。此外,为满足融资条件、维持上市地位或避免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一些公司实施的财务造假行为也有所抬头,导致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的风险外溢现象时有发生。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