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严打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系统性造假识别难度加大
AI导读: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办公室主任何艳春表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越发突出,包括系统性同步造假、全链条整体掩饰等,识别难度加大。大股东、实控人“驱动型”造假频发,有近15%伴生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财务造假行为导致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风险外溢。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办公室主任何艳春在发布会上强调,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呈现出系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从行政处罚案例来看,这些造假行为包括“假账做全套”,即对资产、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会计科目进行系统性同步造假,使得财务数据相互勾稽,识别难度日益加大。有的公司甚至对生产、采购、销售、物流、库存等经营环节进行全链条整体掩饰,进一步增加了识别的困难。同时,一些公司利用隐秘关联方、“壳公司”、第三方构建无经济实质的交易,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使得造假行为的隐蔽性不断增强。大股东、实控人“驱动型”造假也频发,有近15%的财务造假同时伴生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反映出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的不足。此外,为满足融资条件、维持上市地位或避免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一些公司实施的财务造假行为也有所抬头,导致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的风险外溢现象时有发生。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