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举办,DeepSeek的普及引发AI应用浪潮。多家公司宣布已接入DeepSeek,上海加速实施“模塑申城”计划,推动AI产业发展,力争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2月21日至2月23日,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举办。大会开幕前夕,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商汤科技、MiniMax、阶跃星辰等多家AI企业了解到,目前AI企业正积极构建从算力到语料再到大模型的协同创新产业生态。行业人士认为,Deepseek的普及将会引发一系列应用浪潮,进一步推动A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成为AI领域的新焦点。

DeepSeek引爆AI生态

  “DeepSeek的走红可以说是一次全民科普,我再也不用和我妈解释我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了。”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笑着说道。在他看来,DeepSeek为整个大模型行业向前迈进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商汤科技产品总监、小浣熊家族产品负责人贾安亚进一步表示,前两年,一些新的AI技术让从业者感觉需要花很多教育成本才能让用户使用,但随着DeepSeek的发布,更多人尝试使用新技术,这对整个AI行业生态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

  DeepSeek给行业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自DeepSeek破圈后,其“朋友圈”持续扩大,多家公司宣布已接入DeepSeek。

  商汤科技就是接入DeepSeek的公司之一。2月8日,商汤科技宣布,企业客户和开发者可在商汤大装置万象平台中,快速部署DeepSeek系列模型,并享受3个月内1000万tokens(文本处理过程中的最小单位)免费使用权益。

  商汤科技大楼

  “我们也是希望博采众家之长,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模型能力。”商汤科技大装置产品总监刘叶枫分析称,“商汤科技的模型体系在多模态融合领域有一定优势。我们会根据具体的客户场景去进行模型的选型,相信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模型能够发挥不一样的作用。”

开源成为新趋势

  2月18日,阶跃星辰和吉利汽车集团联合宣布,将双方合作的阶跃两款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向全球开发者开源。这也是阶跃星辰首次开源其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

  阶跃星辰产品展示墙

  自DeepSeek走红后,一股开源潮流席卷全球,开源大模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和突破。MiniMax副总裁刘华认为,高水平大模型的开源,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加快发展,能够让大众免费体验到优秀大模型的技术能力,有助于提高AI的渗透力。

  与此同时,国内开源生态的日益成熟,也为厂商提供了强大的开源动力。李璟说:“阶跃星辰此次开源大模型发布后,第一时间就得到了云厂商、社区、芯片厂商的跟进适配,这些动作都是自发形成的,彰显开源社区的蓬勃生机和力量,也能帮助厂商更好地去做模型迭代。”

  谈及大模型行业未来的发展,刘华认为,AI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大模型技术每隔几个月就有重要突破,DeepSeek的创新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预计未来两三年,大模型的能力将实现数倍量级的提升。同时,中国大模型企业的发展仍需更多支持,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政策扶持等AI领域相关政策。

上海加速实施“模塑申城”

  2024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EFLOPS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至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模塑申城”的打造离不开语料和算力。

  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海清认为,根据大模型目前的发展情况,高质量的语料数据集会决定大模型能力的上限。他举例称,如果数据质量不高,可能需要1万张卡进行训练,但高质量的语料只需要100张卡,这也是DeepSeek能够取得卓越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他透露,目前,库帕思已经全面启动具身智能、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娱、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行业语料库建设。

  算力方面,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作为“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之一的上海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单位,上海仪电投产了多个国内领先的“大规模、高等级”万卡智算集群,为上海重要大模型企业以及研究机构提供了低成本算力服务,并建设了国产化AI算力适配测试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研究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功能。为降低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创新成本,上海仪电还将邀请相关企业共建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平台包含算力超市、算力纳管、算力融合等主要功能板块。

  上海仪电旗下专注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及智能化产品的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云赛智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历年来在政务、企业数据建运一体化的能力沉淀,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起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垂类模型应用和大数据运营能力。这些能力的积累,也是更好地赋能行业应用和服务数字经济的坚实基础。

  (文中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黄一灵拍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