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进入放量冲刺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AI导读: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超长寿命、高效制氢新技术,使催化剂能连续工作超1000小时。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进入放量冲刺期,江苏等地发布氢能产业发展方案。A股市场氢能源概念股众多,部分个股展现低估值高增长潜力。
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即将迈入放量冲刺的新阶段。
超1000小时技术突破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攻克这一关键技术难题
近年来,生物乙醇凭借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出色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瞩目的绿色制氢原料。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传来捷报,成功研发出一种超长寿命、高效制氢的新技术。通过在铂基催化剂表面覆盖特殊保护层,该技术使催化剂在制氢反应中能持续工作超1000小时,为低成本大规模制氢开辟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氢能以其高能量密度、高转化效率、来源广泛及应用多样等优势,成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力量。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将氢能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视为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江苏近日发布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设加氢站100座以上,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万辆。
展望2030年,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氢能供给及应用体系将初步形成,绿氢将成为供氢增量的主体,氢气成本显著降低。江苏致力于成为氢能产业的科技创新前沿、装备制造高端、场景应用多元的高地。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就《重庆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加速推动成渝、渝桂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建设,并规划布局加氢站设施。
能源法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氢能首次被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月12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其中涉及氢能的技术多达9项,涵盖氢冶金、氢燃料电池、甲醇应用及氢能应用等多个领域。
在政策推动下,资本和技术加速涌入氢能产业。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数量稳步增加,2021年首次突破2000家,2023年突破3000家,截至2024年末,氢能相关企业存量已达3648家,创近十年新高。截至2月18日,我国现存氢能相关企业3662家。

产业链加速构建竞争优势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随着2025年氢能中长期规划的实施,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迎来放量冲刺期,燃料电池汽车及绿氢项目将加速落地。
众多上市公司在氢能源领域不断布局新项目、研发新技术,覆盖从制氢、储氢到用氢的各个环节。
汉钟精机正在研发验证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
潍柴动力依托示范工程,成功开发出5款10kW—200kW氢能动力系统,聚焦于模块化、系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开发。
威孚高科自2018年起进军氢能市场,重点布局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如膜电极和双极板。
供热龙头联美控股正在探索氢热电联产和氢分布式发电业务方向,积极布局清洁能源制氢、高压储氢及燃料电池等关键环节,以打造氢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氢能源概念股展现低估值高增长潜力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氢能源概念股众多。根据已披露的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2024年净利润翻倍增长(含扭亏为盈)的概念股有35只,其中长盈精密、中集集团、艾可蓝、冠豪高新、明志科技、雪人股份等净利润增速领先。
从估值水平看,截至最新收盘,47只概念股市盈率低于20倍,包括阳光电源、潍柴动力、宝丰能源、联美控股等领军企业。
上述低估值个股中,部分个股的未来增长潜力获得机构青睐。根据3家以上机构的一致预测,15只个股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有望超过20%,其中中泰股份今年业绩涨幅预计超过115%。

(文章来源:数据宝)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