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走强,机构预计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到来
AI导读:
受多重利好提振,港股机器人概念股多数走强。海外科技公司、车企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政策催化也推动相关股票上涨。机构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正式进入量产元年,建议关注国内外头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受多重利好提振,港股机器人概念股多数走强。截至发稿,地平线机器人-W(09660.HK)、优必选(09880.HK)、华虹半导体(01347.HK)、金力永磁(06688.HK)分别上涨7.52%、7.27%、6.58%、5.55%。

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抢眼,成为市场焦点。首先是海外多家科技公司相继押注机器人领域,Figure光速发布具身大模型Helix,挪威的人形机器人公司1X推出了最新款家用机器人Neo Gamma,蚂蚁集团也开始自研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同时,Meta也在其Reality Labs硬件部门内成立新团队,专注于AI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宇树科技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展示了两款机器人,其中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售价高达9.9万元。此外,车企也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全球已有18家车企加速布局该领域。例如,小米CyberOne人形机器人已推进制造产线分阶段落地,计划2026年实现规模化应用;小鹏Iron机器人搭载自研端到端大模型芯片,拟于2025年底前完成产线测试;蔚来则组建了一支约20人的团队,专门调研机器狗项目。
政策催化也是推动机器人概念股走强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主任表示,近期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在全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安排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项。此外,部分电信运营商后续或受益于机器人利好,中国移动宣布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与研发。
尽管中国移动宣布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但其股价并未出现上涨。不过,机构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正式进入量产元年,产业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阶段。建议关注国内外头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以华为产业链为例,国内人形机器人有望复制智能车的成长路径。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