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资本竞逐新蓝海,量产元年到来
AI导读: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集成体现,正成为资本竞逐新蓝海。红杉、高瓴等机构纷纷布局,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行业领军企业已启动小批量生产,但还需解决技术、成本等问题。
新华财经上海2月24日电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正逐步成为资本竞逐的“新蓝海”。
记者梳理发现,红杉、高瓴等顶级投资机构纷纷重仓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相继出台专项政策,旨在加速形成千亿元级产业基金矩阵。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速从科幻变为现实。这场关乎未来生产力的变革,正在重构智能制造、医疗康养、家庭服务等产业版图。
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有37家中国企业上榜。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众多初创企业将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丰富的本体应用机会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当前,宇树科技、乐聚、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企业在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表现突出,正成为行业的领军者。这些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洞察,不断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为推动中国从机器人大国迈向机器人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本涌入:头部企业融资额屡创新高
根据中国机器人网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了约20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近亿和过亿元级的事件约有55起,金额超过175亿元。人形机器人赛道尤为火爆,融资总额超过70亿元。
进入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仅在1月,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融资额就同比增长了230%,机构资金加速涌入。其中,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新轮融资,E系列融资额合计近8亿元,由国鑫投资、浦东创投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
近期,宇树科技的老股转让在一级市场引发了抢购热潮,成为机器人赛道投资热度升温的典型缩影。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自2017年实现种子轮融资以来,宇树科技已完成9轮融资,包括美团、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的参与。2024年,宇树科技完成了B轮和C轮融资,分别获得近10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备受投资机构看好的还有智元机器人,其在短短两年内就完成了八轮融资。1月6日,智元机器人官宣其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其中人形机器人731台,轮式机器人269台。高瓴创投不仅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种子轮投资,还在产业链资源拉通、关键人才对接、战略规划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协同,给予支持和共创。
记者了解到,除智元机器人外,高瓴创投还投资了星海图、灵初智能、维他动力等企业,并沿着具身智能产业链布局了一批核心生态企业。

图为智元机器人采集熨衣服场景
产业链构建:多地争相布局机器人未来赛道
随着技术的进步,创投机构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情持续升温,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以期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组负责人傅琰琰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的融合载体,已经站在了新工业革命浪潮的前沿。在政策的指导与鼓励下,中国人形机器人在关键技术、重点产品、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等多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支持措施。例如,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地都启动或设立了国家级或地方性的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上海提出“人形机器人百亿集群计划”,深圳则通过“技改补贴+研发税收抵扣”支持核心零部件攻关。
多位投资人表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包括乐聚、智元、傅利叶、宇树等在内的国内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已经陆续启动了人形机器人的小批量生产。然而,要实现真正的规模化与商业化落地,还需要解决技术、成本以及市场和应用场景等诸多问题。

图为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在一汽红旗厂执行搬箱任务
加速进入工业场景,正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的可行途径之一。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展厅甚至家庭,工业场景的突破为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基础,而成本控制与场景适配仍是行业长期攻坚方向。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