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新型工业化》期刊上发表文章,表示证监会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服务新型工业化,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文章提到多项措施,包括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配性等。

  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近日在《新型工业化》期刊上发表名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的署名文章。资料显示,《新型工业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期刊,于2024年9月22日公开发行。

  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中的担当作为,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文章主要内容包括:

  1. 证监会将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

  2.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股债期市场协同效应,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

  3. 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配性,持续推动“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落实落地,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完善发行上市、私募创投等制度安排。

  4. 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和适配性,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5. 抓好“并购六条”落地实施,推动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6. 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

  7. 优化支持政策,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8. 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三公”,促进强本强基。

  9. 督促上市公司、行业机构等坚守法治诚信、契约精神,履行信义义务和受托责任,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优良“软环境”。

  吴清指出,2024年以来,证监会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健全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作用。

  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81家,IPO融资9176.12亿元。创业板注册制后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资5380.72亿元。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2家,累计融资552.37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6101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六成。

  证监会联合工信部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全链条服务,截至2024年底,共服务企业11908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3家。

  吴清表示,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资本市场服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能力大幅提升。

  在并购重组方面,2022—2024年,沪深两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购重组交易4115单,交易金额1.25万亿元。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创企业的支持作用显著,2021—2023年,年均新增投资本金1.2万亿元,投向半导体、新能源等代表性领域规模占比连续提升。

  吴清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股债期市场协同效应。

  二是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配性,优化发行上市、私募创投等制度安排。

  三是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抓好“并购六条”落地实施,服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四是促进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

  五是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优良“软环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