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建议大幅提高三大股票指数衍生工具持仓限额
AI导读:
香港证监会发文建议大幅提高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交易所买卖衍生工具持仓限额,以促进市场增长和提升市场流动性及效率。此举旨在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保持稳健监管。
2月27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发文称,为紧贴市场发展,建议大幅提高香港三大股票指数(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为基础的交易所买卖衍生工具的持仓限额,并于今日启动公众咨询。
香港证监会旨在便利市场参与者对冲风险,计划将上述三大指数的期货及期权合约的持仓限额分别提升50%、108%及43%,至15000份、25000份及30000份,以有效对冲指定资产价格波动风险。

(来源:香港证监会文件)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指出:“放宽持仓限额将赋予市场参与者更灵活的管理持仓能力,进一步推动衍生工具市场及整体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此举旨在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保持稳健的监管体系,以有效管理系统性风险,实现平衡发展。”
公告显示,香港证监会诚邀社会各界于2025年3月28日前,通过官方网站、电子邮件、邮寄或传真方式,就上述建议提出宝贵意见。
香港证监会提出放宽持仓限额的核心理据在于促进市场增长。香港股市过去十年显著扩张,尤其是大型股上市数量不断增加。恒生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市值十年间分别增长了约60%和250%,其成分股日均成交额亦分别提升了约160%和300%。然而,相关期货合约的持仓限额名义价值并未同步增长,限制了市场的对冲及交易活动。因此,香港证监会认为有必要提高持仓限额,以促进香港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
对于恒生科技指数衍生工具,尽管推出时间较短(自2020年起),但香港证监会亦注意到持仓限额名义价值的增长与市场规模或流动性的增长之间存在差异。
此外,香港证监会基于监管申报数据,深入分析了市场参与者于2024年在交易所买卖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的合计持仓量,以评估现有持仓限额的充足性。结果显示,不少市场参与者的合计持仓量(包括交易所买卖衍生工具及场外衍生工具)曾超过法定持仓限额。
香港证监会强调,其政策是将持仓限额设定在满足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业务需求的水平。若市场参与者因特定业务需求需要更高的持仓限额,可依据相关规则向香港证监会申请超逾上限持仓量许可。
在评估提高持仓限额的潜在系统性影响时,香港证监会综合考虑了交易所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的情况,认为相关建议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同时,香港证监会已建立全面的市场监察框架,包括淡仓申报制度、大额未平仓合约申报制度及场外衍生工具市场的强制性汇报制度,能够全面监控市场持仓情况,及时侦测大额持仓的建立,并有效识别和评估潜在系统性风险。
整体而言,香港证监会认为,提高恒生指数衍生工具的持仓限额不会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额外风险,反而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和竞争力。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