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出炉,助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6号》,明确科创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具体认定标准等,旨在支持科技创新,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回调之际,或许正是投资者寻找上车良机的时刻,开户以待,静候佳音。10月11日晚间,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6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试行)》(简称《指引》),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提供了新指引。
《指引》详细规定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如何界定“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并明确了具体认定标准、中介机构核查、信息披露和募集资金监管要求。这一举措旨在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推动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轻资产企业,要求公司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而高研发投入企业,则需满足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15%,或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10%。
值得注意的是,被认定为“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科创板公司,在再融资时,其募集资金投向将不再受“30%补流比例”限制,超出部分仍可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这无疑为符合标准的科创板公司提供了更灵活的资金使用空间。
华东某券商宏观政策分析师表示,《指引》的提出符合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方针。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也认为,这一政策有助于科创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以云从科技为例,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佼佼者,其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此次《指引》的出台,使得公司在再融资时资金投向更加灵活,有利于公司后续募投项目的整体规模规划和技术研发创新。
此外,多家科创板公司董秘及人士均表示,《指引》的推出对于持续投入研发的企业而言,再融资方面的限制可能更小,有利于前期积累的研发成果获得进一步资金支持,释放出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研发投入再创新高,累计投入超780亿元,同比增长约10%。而在研发强度方面,科创板的研发强度为11.61%,远高于创业板和北交所。在此背景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的灵活性和持续性,与科创板公司的研发强度和资金需求相契合。
然而,田利辉也指出,《指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认定标准、信披质量、资金监管、研发风险和市场反应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标准的框架内灵活处理个别情况,加强对相关公司的风险评估,防止资源浪费,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