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建议逐步淡化“重点高中”标签,深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他提出优化示范性高中功能定位、深化招考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推动职普深度融合等四方面建议,旨在构建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持续关注教育话题。他建议逐步淡化“重点高中”标签,深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和试点工作,完善制度建设,以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构建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陈伟志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自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后,明确规定不得设立重点学校,但“重点高中”及“示范性高中”等名号,仍成为评判学校质量的标准,导致部分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形成“千校一面”的现象,挤压了特色发展空间。

  陈伟志指出,近年来,“超级中学”凭借垄断地位和资源优势,跨地区掐尖招生,抢夺县域高中优质生源和教师,形成“虹吸效应”,加剧了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的恶化,增加了社会教育焦虑。

  为重构高中教育生态,陈伟志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优化示范性高中功能定位,强化其资源辐射作用,推动示范性高中从“升学竞争主体”向“区域教育枢纽”转型,鼓励组建教育联盟,共享资源。

  其次,深化招考制度改革,保障公平与多样性并重,实施“优质高中招生名额100%分配到校”政策,遏制掐尖招生,探索多元录取机制。

  再者,创新管理体制,构建多样化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评价方式变革,创新教育财政支持机制,引导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

  最后,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深度融合,打破人才培养壁垒,通过学分互认、教师流动、高考互通等机制,消除职教标签,实现协调发展。

  陈伟志认为,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与人才需求升级的系统性革新。他建议设立示范区,探索特色课程与职普融合机制,强化薄弱地区高中基础能力,通过差异化实践提炼可复制经验。

  陈伟志总结,教育生态重构需以制度创新打破“单一评价导向”,以资源重组消弭“马太效应”,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选择”的包容性愿景,为建成高质量教育强国提供支撑。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