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今年将突破600亿。免费模式用户已成为微短剧增长的主要动力,市场呈现体量与质量双优化趋势,精品化成为行业共识。

  飞速发展的微短剧,已成为近年来文娱领域的热点细分板块。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详细披露了我国微短剧产业的完整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首次超越了电影票房规模,彰显了微短剧市场的蓬勃活力。

  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大关

  该《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机构联合出品。

  报告揭示了我国微短剧产业的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数据。2024年,全国短剧用户规模达到5.76亿,占整体网民的52.4%,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快速增长。从2021年的3.68亿元,到2023年的373.9亿元,再到2024年的505亿元,微短剧市场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国电影票房为425亿元,这意味着微短剧市场规模已首次超过电影票房,成为文娱领域的新亮点。

  《报告》预测,未来微短剧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更是将达到85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2%。

  流量投放作为微短剧宣发的核心模式,其成本在微短剧总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流量投放规模约330亿元,预计2025年将接近400亿元。制作机构是微短剧流量投放的主要力量。

  以330亿元计算,去年流量投放占微短剧市场规模的65%以上。预计2025年、2026年微短剧流量投放规模将分别达到396亿元、436亿元。

  免费模式崛起,或将超越收费模式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微短剧行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显著变化。过去,充值付费是微短剧的主要收入来源,付费模式占据主流。但《报告》显示,2024年免费模式用户已成为微短剧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市场占比从2024年1月的11%攀升至10月的50%,以中等消费人群为主体,反超付费用户。

  免费模式的快速推广,得益于互联网巨头对微短剧的加大投入。《报告》提到,2024年红果短剧及拼多多、淘宝、京东、美团等平台通过IAA(应用内广告)模式入局短剧市场,推动免费微短剧市场规模同比激增150%。

  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IAA市场规模约25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50亿元,2027年增至450亿元。截至2024年9月,主打免费模式的红果短剧日活用户已突破5000万,月活用户达1.4亿。

  当前,微短剧领域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微短剧与短视频内容高度契合,短视频平台仍是用户收看微短剧的主要渠道。

  《报告》显示,75%的用户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观看微短剧,社交平台、短剧APP及中长视频平台次之,传统广电媒体(电视大屏及客户端)渗透率不足20%,凸显出新媒体渠道的绝对优势。

  免费模式下,微短剧的商业化潜力巨大。《报告》以抖音短剧为例提到,截至2022年10月,抖音短剧渗透率已达66.1%。预计2025年上半年,版权方在抖音IAA内购收益将增长2.39倍,IAA广告变现规模提升7.76倍,展现出短剧市场的强劲增长潜力和商业化空间。

  《报告》指出,微短剧行业在制作与发行模式上呈现高度多元化,通过免费剧、端原生内容、电商APP联动等创新形式,进一步拓宽变现渠道。

  微短剧走向精品化道路

  近年来,我国电视剧持续减量提质,产量整体下降,但精品剧不断涌现。随着行业的发展,微短剧也逐渐告别粗制滥造的标签,转向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呈现体量与质量双优化的发展趋势。2024年重点备案的微短剧以30集及以下为主要形式,占比达84%,精品化趋势已成为行业共识。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2025年1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2025年1月备案的重点网络微短剧共205部、5382集,平均集数约26集。

  《报告》还提到,微短剧的内容生产正全面转向精品化与高质量路线,制作方不仅注重提升剧集品质与IP长期价值,更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成本与收益的微利平衡,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认为,未来微短剧将在内容上迈向高质量、垂类细分;在平台融合上通过台网联播、大屏互动打破传播壁垒,提升用户触达效率;在技术赋能方面借助AI算法优化推荐,拓展广电商业路径,构建完善的“短剧生态系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