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市场近期资金博弈激烈,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大量资金,形成“哑铃型”配置。AI与医药成为资金争夺主战场。外资配置港股处于历史低位,内地资金潜力巨大。港股科技龙头较美股显著折价,存在较大估值提升空间。


港股市场近期资金博弈激烈。兴业证券研究显示,1月14日至2月26日,市场呈现“南水北调”特征: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净流入1672亿港元,而国际资本、中资机构及本地资金分别减持787亿、555亿和98亿港元。南下资金坚定布局,形成“哑铃型”配置。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短暂加仓后转向获利了结,内地资金则持续流入。AI与医药成为资金争夺的主战场。

板块争夺:科技红利双主线

南下资金重点布局软件服务、专业零售、生物科技,加码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板块。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AI企业获增持,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高股息股受捧。

外资聚焦腾讯、小米等科技龙头,减持阿里及金融股。AI标的商汤、金蝶国际等获重点增持。

中资机构逆势加仓邮储银行、中国平安等金融蓝筹,青睐中国海洋石油等能源股。

本地资金配置多元化,中环新能源、中国儒意等受关注,但减持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

个股层面,南下资金大幅流入AI企业及高股息个股,减仓腾讯控股、中国海洋石油等。外资青睐特色商业模式企业,减仓阿里巴巴和金融行业。中资中介资金持续流入金融和石油股,主要减仓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

持仓水位:外资配置历史低位

外资持有港股规模中等,持仓占比历史低位。截至2月26日,国际中介持股市值占港股流通市值45.65%,处于2021年以来较低水平。

当前持仓结构显示,资讯科技、可选消费、金融占据近八成仓位。

内地资金潜力巨大:主动偏股基金港股仓位距历史峰值尚有加仓空间,险资配置存在结构性机会。

港股估值方面,恒生指数PE_TTM近五年65.1%分位数,恒生科技PE_TTM近五年29.6%分位数,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港股科技龙头较美股显著折价,存在较大估值提升空间。

整体来看,港股市场资金动向复杂,科技红利板块受宠,估值提升空间大。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