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全球移动通信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AI与通信业融合成为业内共识,5G-A深化和6G技术前瞻预研成为热点。中国企业在本届MWC上凸显竞争力,6G主导权成为竞争焦点。

汹汹奔涌的AI浪潮下,2025年全球科技产业将迈向何方?通信业率先给出了答案。

3月3日,2025年全球移动通信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如期举行。作为观察全球通信业趋势的风向标,本届MWC以“融合、连接、创造”为主题,预示着行业变革的到来。ChatGPT引领的大模型时代三年后,“AI与通信业融合”成为业内共识,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商、下游终端厂商纷纷布局AI,或与AI企业合作开发应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同时,通信业的核心使命“连接”也在不断演进。全球5G商用部署逐步成熟,5G-A深化和6G技术前瞻预研成为各国争抢的热点。卫星互联网与AI的加持加速了这一趋势,有望大幅拓展全球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能力边界。

融合、连接,进而创造新的应用生态,为全球通信业获取商业回报打通了最后闭环。本届MWC的终端产品,无论是PC、智能手机还是智能眼镜,都在提供更强算力,搭载生成式AI大模型,支持更多AI使用场景,成为终端产业的新形态。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崔凯指出,本届MWC展示了通信行业“连接即智能”的蓬勃图景。通信业正经历范式转变,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并进。从业者需积极拥抱变革,前瞻布局AI、5G-A、6G等赛道,深化跨界合作,共创万物智联的智能未来。

5G+AI重构通信边界

通信网络是MWC的核心议题。GSMA发布的《2025年移动经济报告》指出,2024年底全球5G连接数突破20亿,预计2028年超越4G成为主流,2030年占移动连接总数的57%。随着低成本AI大模型商用,5G与AI加速融合,这一趋势在本届大会上尤为明显。全球运营商采用AI优化网络运维和用户体验,设备商展示融合AI的解决方案,终端厂商则通过端侧AI与网络融合,意图成为无处不在的智能体。

IDC研报提到,网络正演进为“AI原生”系统,智能成为网络的内生能力。未来通信网络将具备意图识别、实时推理、自主进化的能力,实现范式转变。Omdia分析师表示,AI赋能通信网络升级,承担更多角色。

全产业链的跟进在本届MWC明显。设备商融合AI成为展示重心,终端厂商的AI趋势更为明朗。中国移动发布的《AI+通信业务白皮书》指出,AI重塑通信业务,引领终端向多样化、智能化、个性化演变。

IDC全球及中国副总裁王吉平表示,MWC汇聚全球科技厂商,AI推动终端设备进化成为新趋势。GSMA会长葛瑞德呼吁行业充分利用AI潜力,促进创新和发展。

中国企业凸显竞争力

中国企业是本届MWC的亮点。约2700家参展企业中,344家来自中国,包括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通讯等,展示了最新产品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

三大运营商聚焦AI与5G-A融合,推动算力网络和行业智能化。中国移动提出“AI+”行动计划,展示算力网络资源及解决方案;中国电信推出基于800G的广域智算中心互联网络和两大平台;中国联通发布自研AI文创终端。

中国设备及终端厂商看重技术融合,将5G-A与AI协同视为核心,构建生态。华为结合5G-A与AI全栈,实现网络资源智能调度。中兴通讯整合全球大模型,构建多模态AI交互体系。

小米、星纪魅族等中国终端厂商强化AI生态化战略。小米发布智能汽车,强化“人车家”生态品牌价值;星纪魅族携智能眼镜出海,反映中国市场的潜力。

6G主导权成竞争焦点

AI助推网络连接技术演进,后5G时代竞争与合作凸显。本届MWC上,6G议题探讨体现这一态势。

众多国际厂商展示6G原型,如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伟达等。中国企业方面,中国移动、中信科移动等也展示了6G相关技术和产品。

IDC指出,行业正加速迈入6G“标准前竞赛”阶段。中美欧等成立6G推进组织,争夺标准制定主导地位。6G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产业生态与标准主导权之争。

得益于政策导向和产业努力,中国在6G上投入较早,产业基础扎实。中国6G专利申请数量持续保持全球第一,具有明显优势。中国移动在6G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多项专利,推动标准化与生态构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6G等未来产业。中国电信分析师认为,本届MWC标志着6G从技术预研迈向标准化与生态构建的关键阶段。中国厂商正从“参与者”转向“规则制定者”。

IDC研报指出,在迈向6G的进程中,标准与技术主导权将成为竞争焦点。未来几年,前沿技术的突破将直接影响各参与方在6G标准中的话语权。需通过联盟合作确保标准协同统一,避免通信产业生态碎片化。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