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今年以来领涨全球,南下资金成为做多主力之一。本文从上涨原因、行情结构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本轮港股上涨,并展望后续行情。南下资金大幅流入科技龙头和红利个股,外资青睐特色商业模式的科技和消费企业。恒生科技指数较纳斯达克100指数依然折价。

今年以来,港股表现亮眼,领涨全球。兴证策略团队深度跟踪本轮港股行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们精选20张图表,从上涨原因、行情结构、资金流向、内外资增量空间和筹码结构、估值对比等维度,深度解析本轮港股上涨,并展望后续行情。

不只是港股,全球资产正在进行高低切换。过去两年,美国、日本、印度股市表现突出,但今年以来,全球资金加速再配置,中国、俄罗斯、欧洲等股市领跑。港股本轮上涨看似是指数β行情,实则结构性α机会显著,收益率主要集中于龙头科技股。

根据港股托管机构数据,南下资金或是本轮做多港股的主力之一。1月14日至3月4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超2000亿港元。相比于过去港股几次反弹,本轮南下资金流入更坚决。

行业层面,春节以来港股火热行情中,AI和医药等成长板块是资金流入主要方向。南下资金遵循“科技+红利”配置,大幅流入阿里巴巴、中芯国际等科技龙头,以及中国移动、四大行等红利个股。外资主要加仓科技和消费个股,减仓高股息个股。

内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重估正在扩散,南向资金大幅流入科技板块,医药、消费、地产等行业迎来南向和外资共振增配。个股层面,南下资金大幅流入科技龙头和红利个股,外资则显著青睐特色商业模式的科技和消费企业。

外资持有港股规模处中等水平,持仓占比处于历史低位,仍有提升空间。公募港股仓位也有提升空间,主动偏股基金长期重仓可选消费和资讯科技。得益于南下资金大幅流入,去年四季度港股通持仓市值超3.4万亿港元。

南下资金中,个人和私募等投资者影响力不容小觑。行业层面,非公募港股通主要重仓金融、资讯科技和可选消费。恒生科技指数较纳斯达克100指数依然折价,港股多数行业比美股更便宜,且盈利增速占优。

港股科技龙头较美股依然折价,目前无论是指数比价还是PE估值比价均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提示: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宽松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