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曝光,涉及预付式消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AI导读:
202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共同梳理出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涵盖预付式消费领域的“职业闭店人”问题、演唱会消费体验不佳、APP自动续费服务争议、大数据“杀熟”质疑等,引发舆论热议。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打击侵权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杜燕飞)在3月15日举办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上,中国消费者协会、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共同梳理出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涵盖预付式消费领域的“职业闭店人”问题、演唱会“货不对板”“柱子票”现象、APP自动续费服务争议、大数据“杀熟”质疑、羽绒制品造假、卫生巾尺寸标准争议、租赁市场乱象、“吃谷人”被骗、租客受困“串串房”甲醛超标及宠物消费中的“星期宠”维权纠纷等。
据悉,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相关部门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完善维权渠道,消费者维权意愿和能力得到提升。社交平台成为曝光商家侵权和分享维权经历的重要平台,公众维权意识增强。但部分事件反映出相关行业发展待完善,维权“难点”引发舆论热议。
一、“职业闭店人”卷款跑路
社会影响力:91.8
预付式消费领域“老板跑路”事件中,“职业闭店人”备受关注。他们看似为消费者提供维权途径,实则增加维权成本,甚至与商家勾结损害消费者利益。2024年,多起“职业闭店人”事件引发网络热议,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打击此类行为。
二、演唱会消费体验不佳
社会影响力:90.4
2024年,演唱会消费维权投诉频发。消费者反映购票时未被告知位置遮挡问题,现场观看效果不佳。主办方与票务公司互相推诿责任,引发消费者质疑虚假宣传。舆论呼吁提升演唱会消费体验,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APP自动续费服务争议
社会影响力:89.4
2024年,APP自动续费服务成为舆论焦点。消费者反映退订难、小字条款暗藏玄机等问题。自动续费功能虽能增加用户黏性和平台盈利能力,但忽视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将损害消费者权益。新条例已施行,期待落实。
四、大数据“杀熟”质疑
社会影响力:84.4
2024年,大数据“杀熟”仍引发消费者质疑。平台以时间、地点差异为由开脱,消费者不认可。维权过程中渠道不畅通,举证困难。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舆论呼吁平台平衡技术创新和用户权益。
五、羽绒制品造假
社会影响力:82.7
2024年,部分网售低价羽绒服存在“以丝代绒”造假情况。消费者难以辨别质量,电商平台监管滞后。市场监管总局已采取措施整治此类乱象,舆论呼吁加大整肃力度。
(关键词植入:消费维权、大数据、电商平台、自动续费)
六、卫生巾尺寸标准争议
社会影响力:82.6
2024年,消费者自测发现多款卫生巾实际长度与标示不符。品牌方回应符合国标偏差标准,消费者不认可。舆论呼吁完善行业标准,尊重消费者需求。
七、租赁市场乱象
社会影响力:81.3
2024年,租赁市场“提灯定损”类乱象频发。房东以严苛理由索赔巨额赔偿金,租客权益受损。舆论认为,租赁市场健康发展需落实保障措施,维护承租人权益。
(关键词植入:租赁市场)
八、“吃谷人”被骗
社会影响力:78.9
“谷子”是动漫等周边商品的爱称。消费者拼团购买限量版“谷子”时遭遇团长跑路等诈骗事件。电商平台也存在风险。公安部、中消协已发布提示,舆论呼吁理性消费,警惕诈骗。
九、“串串房”甲醛超标
社会影响力:77.6
2024年,租房市场存在“串串房”问题,房东以劣质材料翻新高价出租,租客面临甲醛超标等健康风险。维权过程复杂,舆论呼吁加强监管。
十、“星期宠”维权纠纷
社会影响力:68.5
2024年下半年,部分消费者反映领养或购买宠物后短时间内出现健康问题,疑遭遇“星期宠”骗局。维权面临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舆论呼吁完善行业监管规定。
(文章来源:人民网)
(摘要:202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共同梳理出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涉及预付式消费、演唱会消费体验、APP自动续费服务、大数据“杀熟”、羽绒制品造假、卫生巾尺寸标准、租赁市场乱象、“吃谷人”被骗、“串串房”甲醛超标及“星期宠”维权纠纷等问题,引发舆论热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