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加强协议转让违规减持筛查,上市公司减持受限
AI导读:
监管下发以协议转让方式违规减持线索筛查指引,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将受到更严格的约束。指引文件强调协议转让不应成为规避减持限制的工具,提出对转让双方及受让方的多项审查标准。去年底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股权,引发市场关注。
界面新闻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监管下发以协议转让方式违规减持线索筛查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文件)相关文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将受到更严格的约束。
据了解,该指引文件或成为证券交易所、证监局筛查以协议转让方式违规减持线索的工作机制和基本标准。根据筛查情况,综合研判是否存在违规减持重大嫌疑。
筛查事项包括:转让双方是否存在高度可疑的密切关联;出让方是否触及减持限制情形;受让方是否存在过桥通道特征;协议转让交易背景是否真实;资金来源匹配性是否存疑;支付安排是否合理;锁定期满后是否即刻减持或清仓减持;协议转让后股价是否明显异动等。
指引文件强调,协议转让不应成为规避减持限制的工具。如出让方属于触及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情形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一致行动人,或者出让方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减持比例已达规定上限等情形,表明可能存在规避减持限制的动机。
指引文件还提出了对受让方的审查标准,包括受让方应具有较强的中长期持股意愿,对具有突出资金捐客特征、上市公司或其关联方前员工等特定情形需高度关注过桥嫌疑。
去年底,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股权转让给产业资本、私募基金或自然人,这一动向引起市场的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5月24日减持新规正式落地以来,截至12月31日,近半年内已有超400家上市公司披露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公告,6月至12月平均每月都有40家以上公司股东筹划股份转让。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协议转让作为大股东合规减持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愈发受到市场青睐,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与合规问题。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梳理,在去年12月份公告协议转让股权的上市公司中,蒙泰高新(300876.SZ)、华资实业(600191.SH)、爱朋医疗(300753.SZ)、云中马(603130.SH)等多家公司的股东协议转让股权的受让方出现了私募机构的身影。
协议转让方式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能够满足其资金需求和调整股权结构的需要,但也需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代持行为。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