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成都春糖期间,白酒行业广告位被稀释,但名酒广告依然强势。茅台集团、五粮液等名酒低调应对深度调整期,春糖成为白酒行业“磨底期”的供给侧实验场。行业何时触底成为热门话题,头部企业控货稳价、结构升级初见成效,中小酒企面临淘汰赛。

华夏时报记者黄兴利成都报道

又见春糖。当人们拖着行李箱走出成都双流机场廊桥,白酒行业的广告位虽仍显眼,但酒香似乎被稀释,奶粉、餐饮、家电等广告充斥其间。然而,从取行李处至机场大厅,五粮液、古井贡、舍得与水井坊等酒企广告依然强势,提醒着人们春糖的到来。

3月的成都春糖,氛围微妙。茅台集团酒店展选择极简风,五粮液取消酒店展,名酒低调应对深度调整期,与小酒企的喧嚣招商形成对比。这场春糖会,成为白酒行业“磨底期”的供给侧实验场。深度调整仍在考验行业抗压能力,头部酒企通过控货、回购稳住阵脚,行业何时触底,成为春糖期间的热门话题。

大牌“断舍离”

成都春糖期间,茅台集团展厅变化显著。往年显眼的“i茅台”和“茅台冰淇淋”吉祥物,今年仅剩“i茅台”。茅台冰淇淋展台消失,巽风数字世界展台缺席,展厅以极简风为主。产品介绍展台缩减,仅展示茅台酒、43度低度茅台酒、生肖茅台、精品茅台等。茅台1935系列酒有展台及品鉴区,但新招商的1.935L版本未现身。

茅台保健酒公司旗下台源酒等产品也有小型展台,但展示减少,参观经销商明显减少。展台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品牌展示为主。

五粮液取消酒店展,仅保留会场展,释放白酒巨头参展策略转向信号。

某区域酒企市场部人士表示,春糖已非招商主战场,大型酒企参展主要为品牌发声和市场调研。大经销商来春糖,也非为选品,而是把握行业趋势。

春糖外的大厂战场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表示,中国酒业正处于供给侧与市场深度调整期,产区集中化趋势明显,产能洗牌加速,名酒产区资源整合加速,中小酒企面临严峻考验。消费升级与需求分化成为主旋律,倒逼供给端改革。

供给端看,春糖两极分化明显。名酒巨头营销动作弱化,重心转向渠道控价和库存优化。头部酒企主动控速,多家酒企停货稳价。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结合糖酒会和春节渠道反馈,行业已现底部特征,但仍需时间验证。二季度是关键时期,若头部企业坚持量价策略,价格体系企稳,则底部特征进一步确认。若大环境承压,基本面可能二次探底。

白酒巨头在资本市场也有新布局。贵州茅台已累计回购股份82.22万股,支付总金额近12亿元。泸州老窖也发布集团增持计划。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指出,白酒行业已难以为继量的扩张和价格提升模式,必须彻底转型,回归以产品价值为核心的营销模式,转向用户运营模式。

稳价明线与费用暗战

稳价成为各大酒企关键课题,费用政策成焦点。华润酒业总经理魏强指出,费用管控不到位,价格体系难稳住。

习酒取消反向红包政策,避免渠道商违规套取费用扰乱市场价格。其他酒企也取消反向红包,转向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促销方式。

行业“磨底”何时了

受疫情后消费疲软、商务活动放缓等影响,白酒渠道库存积压严重,价格倒挂。茅台价格从3000元/瓶高点回落至2200元/瓶左右。与2013年相比,本轮调整深度和广度更大,波及整个行业。

白酒行业已触底?答案或许还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头部企业控货稳价、结构升级初见成效;中小酒企淘汰赛远未结束。行业未来取决于能否跳出“量价博弈”旧逻辑,在消费分级中重构价值。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