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激活消费生态,体育消费规模预计翻倍
AI导读:
上周末,F1中国大奖赛和武汉马拉松等热门体育赛事激活消费生态。预计2025年我国体育消费规模将达2.8万亿元,增长近一倍。赛事带动酒店预订、旅游消费等,多地正将体育流量转变为消费增量。
上周末,热门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在上海,2025 F1中国大奖赛于嘉定区的上海国际赛车场激情上演,F1赛事热浪与城市消费紧密相连,文体商旅展多业态联动效应显著;在武汉,4万名马拉松爱好者穿越汉口、长江大桥等经典赛道,为当地消费注入强劲动力。
借助这些备受瞩目的赛事,多地正积极将体育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上海体育大学发布的《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体育消费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较2023年实现近一倍的增长。
热门赛事正不断激活消费生态。2025 F1中国大奖赛现场观众人数超过22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赛场内外同样热闹非凡,F1赛场外的水景广场打造的“梦想嘉”主题园,吸引大量观赛者驻足。
携程数据显示,赛事期间,上海市酒店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13%,较比赛前3天也增长了216%。
上海的“赛事热”持续升温。《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带动消费92.88亿元。对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拉动效应更是高达116.45亿元。围绕体育赛事,上海还举办了近200项文旅商体展联动活动,日均消费总额超1000万元的赛事达48项,占比27%。
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决策咨询专家黄海燕指出,上海已基本构建起“消费撬动—企业带动—产业拉动”的多层次赛事经济发展体系,体育赛事正深度融入城市经济发展大局。
3月23日,武汉马拉松在樱花盛开中如期举行。据第三方评估机构测算,非武汉市籍外地跑者因参赛的直接消费总额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40.6%;拉动消费总效应接近3亿元,同比增长40.2%。赛道起点、终点附近3公里的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364%。
“票根经济”成为解锁赛事长尾效应的关键。嘉定区通过“票根经济+品牌沉淀”的策略,观众凭票根可享受10家商业体共95家商户的优惠,以“小票根”拉动“大消费”。据统计,赛事期间,嘉定区参与“F1票根联动”的13家商业企业销售额达到1.12亿元,客流量达到127万人次,均实现显著增长。
“票根经济”逐渐成为促进消费链延伸的重要抓手。这一经济模式通过让消费者凭借交通出行、文旅活动等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转化为优惠凭证,获得消费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行为。
上海已将“票根经济”纳入今年扩消费的六大专项行动之中,计划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场景,支持市场开发“门票+”主题产品,并评选出10个“票根经济”创新产品。
马拉松、越野跑爱好者严小政(化名)表示,他自2019年起开始有规律地参加各地马拉松赛事。2024年全年,他共参与了14场马拉松和越野赛事。作为业余选手,他的参赛消费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等,平均每次消费约2000元。部分赛事主办方赠送的旅游券在选手中颇受欢迎。
“城市马拉松是流量入口和城市营销媒介。参与者可通过赛事体验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赛事+旅游’的消费闭环。”“极致玩家”户外运动品牌创始人冯冀表示。
中国田径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路跑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较2023年的699场有所增加。
在体育消费领域,《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体育消费规模将增至2.8万亿元。体育消费不仅连接着市场,还连接着企业。赛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产业机会,包括赛事举办、专业培训、康复理疗、营养补给等核心层面,以及品牌赞助、体育营销、运动员经纪和代言、相关内容制作与传播等营销层面。
在A股市场,相关上市公司涉及赛事运营、体育器材、场馆服务、赞助合作等细分领域。中体产业深度参与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等赛事运营;力盛体育不仅拥有自有IP赛事资源,还专注于赛车、马拉松等赛事运营。金陵体育提供赛事服务及场馆设施,牧高笛是户外运动装备供应商,康比特则为马拉松赛事提供能量补给产品。
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应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全民健身场地、赛事、指导资源,培育“体育+”融合生态,打造体育消费新热点。
冯冀认为,应持续探索“赛事引流+周边产业”模式,加强热门IP的文创产品、文旅联名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让赛事经济持续繁荣。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