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限购松绑势在必行,有望拉动消费增长
AI导读:
当前汽车限购政策抑制了消费需求,新方案提出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专家指出,取消汽车限购将拉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GDP增长,但需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多地开始探索优化车牌分配政策,汽车后市场也蕴含丰富消费潜力。
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部分行政性限制举措抑制了消费需求的释放,这在汽车消费领域尤为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天津等城市为了缓解拥堵,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导致市民购车指标“久摇不中”的情况愈发凸显。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专门部署“有序减少消费限制”,特别“点名”改革汽车消费管理模式,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分年限保障“久摇不中”无车家庭的购车需求。专家指出,若全国取消汽车限购,每年将拉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加0.5%、GDP增加0.3%。
有序放开汽车限购势在必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表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振居民消费必须分类施策,汽车限购就属于“无法消费”一类,要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以北京为例,2024年12月第二期普通小客车(油车)指标摇号,66.3万个家庭与266万个人竞争仅9600个指标,家庭中签概率不足1%,个人更是低至千分之一。截至2022年年初,综合当时实行购车限购的八个地区情况看,超过780万辆购车需求被限制。
随着“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等政策出台,限购松绑已成大势所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指出,取消汽车限购已成为政府、行业和消费者的共识。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限制取消后车牌资源不再稀缺,部分投机需求被消解。限购城市被限制的牌照需求或有半数转化为实际销量,对提振车市、促进消费信心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但全面取消限购可能不太现实,需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多地已开始探索优化车牌分配政策,如杭州增设“久摇不中(72次及以上)”小客车指标,北京多次向无车家庭定向增发新能源指标。从限制购买向使用管理转变,不仅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还能增加消费者幸福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认为,应立足于汽车社会与未来发展趋势,规划投资布局、道路设计、停车场建设及整体城市规划。针对市中心拥堵问题,可借鉴国际经验,发展轨道交通,倡导公共交通优先。
以日本东京为例,其机动车保有量远高于北京,但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改善,得益于轨道交通的发展。新加坡也通过收取“拥堵费”调节道路流量。王都建议,全面取消限购可选择试点城市,构建智慧化交通需求管理体系,建立动态收费机制。
汽车后市场同样蕴含丰富消费潜力。王都指出,受法律限制,中国改装行业发展艰难,主要集中在简单领域。未来政策松绑后,改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此外,服务消费领域也存在限制障碍。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表示,需因地制宜、平稳有序地逐步减少行政性政策限制,激发消费意愿。
中金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指出,中国服务消费占GDP比重较低,有提升空间。政策研究人士建议有序引导放开农村地区习俗性消费限制。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