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半年来,近3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跨界收购计划,芯片产业上下游企业成为热门选择。然而,跨界并购存在炒作、核心条款难达共识等问题,整合难度大、失败风险高。45%退市公司曾经历跨界并购,中小投资者应理性看待。

“并购六条”实施已有半年。去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实施至今,其中允许“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的监管态度备受市场瞩目。此后,多家上市公司透露了相关计划。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半年来,接近30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布了跨界收购计划。其中,芯片产业上下游企业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心头好”。然而,跨界并购并非易事,存在企业炒作现象,且核心条款难以达成一致,整合难度大、失败风险高。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半年至少有6单跨界并购以失败告终。

联储证券近期发布的《A股年度并购报告》指出,2023年至2024年期间退市的企业中,有45%曾实施跨界收购,甚至有的业务“大换血”。该团队认为,从严监管上市公司的盲目跨界并购很有必要,上市公司应量力而行。

自“并购六条”实施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对跨界并购表现出较高热情,并陆续披露了相关并购方案。根据联储证券报告,“9·24”并购新政后,有16起跨界并购交易披露,占2024年全年25起的六成。这16家上市公司在发布跨界并购计划后,股价均出现“井喷式”上涨,复牌后至2024年年末股价最高涨幅平均值达125.78%。

联储证券投行并购团队发现,这些跨界并购都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标的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的热门选择。今年以来,截至3月24日,首次披露跨界并购的案例约有13起,以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设备为主。

跨界并购方案的提出并不意味着谈判顺利。据不完全统计,有6起跨界并购交易因双方对核心条款未能达成共识而失败。例如,双成药业因交易各方对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未能达成一致,终止了定增收购奥拉股份100%股权的交易。

业内人士指出,在并购重组交易中,“核心条款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颇为普遍。特别是对于跨界并购而言,即便达成协议,后续的整合过程也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跨界并购虽能通过转型改变盈利基础和估值倍数,但整合难度大,外行管理内行,容易导致股东利益和贡献扭曲。

近期,有券商以“已退市企业”为样本分析,发现不少企业曾在资本市场跨界并购,实现主业多元化或完全变更主业。根据联储证券报告,该券商投行并购团队对2023年至2024年A股共94家强制退市的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其中45%在退市前经历过重大资产置换或变更新的控股股东,且完成资产和业务“大换血”。

联储证券投行并购团队提醒,中小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尤其是“借壳上市”概念,不能盲目跟风。从严监管上市公司的盲目跨界并购,让概念炒作逐步收敛,虽然产业转型需要跨界并购,但当前A股上市公司的跨界并购多以二级市场股票炒作为主要目的,因此从严监管非常必要。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