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家拟主动退市A股公司引关注
AI导读:
2025年首家拟主动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出现,玉龙股份因经营状况不佳决定主动撤回上市交易。主动退市有助于企业摆脱短期业绩压力,聚焦主业经营,保护投资者利益。A股主动退市企业日益增多,但仍需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2025年首家拟主动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出现,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玉龙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经营状况持续不佳,现金流恶化,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决定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
过去,退市难、退市慢一直是A股市场的顽疾,备受投资者诟病。一些不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占据市场资源,通过钻漏洞、耍财技等方式规避退市,这不仅不能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还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干扰了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主动退市,或许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主动退市并非企业发展的终点,更不意味着资本市场之路的终结。通过主动退市,企业可以摆脱短期业绩压力,将更多精力聚焦在公司主业经营上,改善资本结构,甩掉老旧沉重包袱,提升创新研发水平,恢复造血能力。根据相关规则,主动退市公司可随时向交易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请。例如,A股历史上首例主动退市的国机重装,在剥离不良资产、改善债务结构后,成功重返A股市场。
主动退市也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相较于强制退市可能带来的股价大幅下跌和投资者利益受损,主动退市通过协商机制提前化解风险,为股东提供有序退出路径,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玉龙股份即为中小股东提供了现金选择权,减少了中小股东的直接损失。
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不断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支持市场化退出方式,A股主动退市的企业日益增多。这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形成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良好生态,对于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推动股市平稳运行等均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相较于海外成熟市场,当前A股主动退市比例仍然偏低,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并强化责任追究。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退市,都与企业的上市初心不符,也与投资者的利益相悖。因此,上市公司应吸取教训,搞好经营,提升业绩,优化回报,努力成为资本市场的优等生和常青树。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