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发布证券纠纷审判白皮书,强化投资者保护
AI导读:
北京金融法院发布《证券纠纷审判白皮书》,显示2021年3月至2024年12月受理证券纠纷案件9246件,标的总额438.24亿元。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主要案由,法院加大惩戒力度,探索审判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
证券市场的规范运行,不仅关乎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更深刻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与长远发展。3月27日,北京金融法院发布了《北京金融法院证券纠纷审判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详细介绍了证券纠纷案件审判情况、典型案例及机制创新成果。
《白皮书》显示,2021年3月至2024年12月,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证券纠纷案件高达9246件,标的总额超过438.24亿元。证券纠纷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反映出我国针对证券市场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其中,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成为最主要的案由。
证券纠纷案件高发背后,是我国对证券市场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表示,随着监管手段强化,资本市场‘严’的氛围持续巩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占比高达99.7%,成为证券欺诈责任纠纷的主体。

近年来,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证券纠纷案件数量居高不下,证券纠纷收案数占民商事案件收案数的44.07%。虚假陈述行为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及未按规定披露,财务造假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违法行为。
《白皮书》指出,当前证券纠纷案件正呈现新特点,如被诉主体范围扩大,涉境外上市发行人案件增多等。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的民事索赔也逐渐增多。北京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峰强调,司法案件与金融改革高度关联,需深入研究市场基础制度改革中的新问题,维护投资者权益,营造公正市场秩序。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频发,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北京金融法院加大惩戒力度,畅通投资者维权渠道,增强投资者获赔可能性。审判第二庭法官李方表示,信息披露违规引发的证券纠纷案件占比大,法院采取了一系列司法举措,如优化诉讼服务、完善损失认定标准等。
北京金融法院积极探索证券纠纷案件审判机制,如‘双轨双平台’解决机制、要素化审理模式等,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审理效率。在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中,法院坚持立体化追责机制,强化对发行人、控股股东、中介机构等主体的责任追究。
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只有‘进行时’,需多方合力。《白皮书》建议发行人完善治理结构和内控管理,提升透明度;中介机构应审慎核查基础工作和专业意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依法行使权利;投资者应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