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推动智能眼镜市场,Micro OLED成未来趋势
AI导读:
AI技术的发展为智能眼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Micro OLED技术成为未来AR终极显示方案,多家AR品牌推出相关产品,AI眼镜有望成为重要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科创板日报》3月27日讯(记者黄心怡)AI技术的发展为智能眼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显示驱动芯片产业链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SEMICON China 2025同期举办的中国元宇宙显示大会-硅基显示论坛上,多位专家看好Micro OLED(硅基OLED)技术的长期趋势。
2024年,多个AR品牌推出了Micro-OLED显示技术的产品。例如,Meta的Orion原型机采用了Micro-OLED显示器和碳化硅光波导镜片,视场角高达70度,支持多种交互方式。星纪魅族和雷鸟创新也推出了采用Micro OLED方案的AR眼镜。
华泰证券全球科技战略首席分析师黄乐平表示,碳化硅光波导技术正加速发展,能显著提升光波导效率,实现大视场角。他还提到,AI芯片的功耗需要进一步降低,微显示(硅基OLED)有望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主要需求之一。
歌尔光学首席技术官田克汉指出,VR/MR硬件的长期挑战在于高清化和轻薄化。Micro OLED显示屏能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而Pancake折叠光路是实现轻薄化的最佳光学方案。AR硬件则面临轻薄化、高亮度的挑战,Micro OLED+光波导是未来趋势。
田克汉进一步分析,从AR光学发展趋势来看,中短期显示以LCOS和Micro OLED为主,长期来看Micro OLED是未来AR终极显示方案,光波导将成为主流。
此外,AR光学模组将趋于小型化、轻薄化。短期内采用“LCOS+WG”方案过渡,长期则为“uLED+WG”方案。BB/PWG等传统光学方案在中短期内将在观影领域得到应用。
在AR SRG WG技术应用方面,田克汉表示,短期内单绿及彩色纳米压印波导iWG将为主流,中长期将切换为性能更好的彩色刻蚀波导eWG。其中,采用SiC透镜、FOV达到70度的产品有望在2030年前量产。歌尔光学业务布局包括XR光学镜片、光学成像模组等。
京东方科技集团AR/VR产品与客户协同组组长单庆山透露,公司在AR/VR领域已持续投入超过500亿,现已建成多条产线,包括硅基OLED产线。
京东方Micro OLED开发负责人黄寅虎介绍,京东方在硅基OLED上开展技术布局,包括MLA技术、高效率Tandem器件等。
2025年AI发展将进入应用落地阶段。黄乐平指出,AI发展的下一站是代理式人工智能和物理AI,AI眼镜有望成为重要载体。Meta雷朋智能眼镜因AI功能畅销,有望成为第一款年销量突破200万的智能眼镜。
与Meta雷朋相比,苹果VisionPro销量不及预期。IDC数据显示,不带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出货量已高于带显示功能的设备。黄乐平认为,Meta选择做减法取得成功,AI眼镜有望替代TWS耳机等。
目前AI眼镜主要用于拍照、听音乐等功能。黄乐平预计,未来AI眼镜将从被动工具变为主动智能体。
值得关注的是,Meta计划于2025年推出第三代雷朋眼镜,并于2026年推出第一代带有微显示的眼镜。谷歌与三星合作开展安卓XR系生态,第一台设备计划于2025年上市。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股市热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