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群体就业策略:稳定大盘 兜牢底线
AI导读:
2024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就业总量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本期探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策略,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需分类研判,直面现实难题,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展就业渠道,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4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主要重点群体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就业总量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重点群体就业仍面临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出“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探讨稳定就业大盘、兜牢民生底线的策略。
稳定就业大盘 兜牢民生底线
重点群体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其中,高校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2025届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要求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农民工近3亿人,其就业增收意义重大。脱贫人口需稳定务工规模和收入,防止因失业返贫。
2024年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1%。青年、农民工、脱贫人口就业状况均有改善。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如《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构建四创联动支持体系,面向重点群体提供创业支持。
做好重点群体就业,需分类研判,直面现实难题。高校毕业生需统筹社会资源,提供职业指导、介绍、培训等,提升就业能力。农民工需优化就业结构,破解结构性矛盾,如AI人才缺口大、绿色经济岗位需求增等。需加快高校专业调整,培养复合型人才。
同时,需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需加大就业支持力度,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渠道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稳步增长,党中央综合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积极投身新兴产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志愿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创新创业充满活力。
各地采取有力举措,拓宽就业渠道,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完善就业服务。如开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岗位,支持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挖掘国有企业就业岗位。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新情况,如学科专业布局加速、劳动力区域分配不均、选择“慢就业”比例增加等。需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从实际出发选择就业方向,增强学习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开辟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
农民工是重要的就业群体,近3亿人。近年来,通过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就业规模扩大,收入增加,居住条件、教育保障等改善。但仍面临就地就近就业上升、老龄化与就业困难、新老农民工就业质量分化等问题。
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如北京市“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广东省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浙江省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等。但存在政策知晓度低、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需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稳定脱贫人口就业,营造更优质的就业环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