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动驾驶产业链竞争格局持续升级,关键在于谁先突破L4级规模化落地。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之间的共生关系与竞争态势愈发明显,双方都在补齐短板,争取主导权。L4级业务成为未来竞争焦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广州报道

  去年,萝卜快跑的Robotaxi广泛驶上街头,引发了“主机厂将退化为硬件代工厂”的预言。今年以来,“智驾平权”的大潮汹涌而来,L2系统被普及到7万元低价车型,车企对供应链的掌控似乎又在逐渐加强。自动驾驶产业链的竞争格局持续升级。

  未来,是掌握核心算法的自动驾驶公司通过出行服务直接触达市场,让车企沦为代工方,还是坐拥数据与成本优势的主机厂通过自研取得突破,继续占据主导权?关键在于,谁能率先实现L4级规模化落地,并讲述一个吸引C端用户的故事。

  “局势还未明朗。”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理想状态应如同PC时代的供应链格局,软硬件各归其位。

  有观点认为,短期内,自动驾驶公司与车企之间仍然是共生关系,但“两面下注”已成为大势所趋,双方都在补齐自身短板。在L2甚至L3领域,上游自动驾驶公司的盈利空间正遭受车企的挤压;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L4领域,尤其是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Robotaxi等服务。

  随着L2级智驾逐渐普及,各方冲刺的时间已经不多。

  在“平权反杀”下,智驾“双雄”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服务收入出现下滑。主流的自动驾驶公司大多将重心放在L4级自动驾驶的研发上,但由于商业化遥不可及,它们不得不开拓L2业务以求生存。文远知行与博世合作,提供ADAS服务,目前已搭载在奇瑞车型上。然而,随着车企加强供应链控制,自动驾驶公司普遍承压。

  在此背景下,文远知行等L4公司的服务收入也受到影响。尽管文远知行对接的Tier 1博世与主机厂对接能力强,公司感受到的压力尚不明显,但其2024年财报显示服务收入仍有所减少。同样,小马智行的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收入也大幅下降。

  为应对挑战,“内卷外化”成为策略之一。自动驾驶公司正加速补齐技术短板,与外资燃油巨头等建立密切联系。文远知行财报指出,2024年实现了最强劲的国际收入。海外市场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盈利能力。

  然而,将车企作为最终客户,市场空间有限,自动驾驶公司的竞争也将受到车企的压制。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公开表示,上汽难以接受单一自动驾驶供应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ADAS服务只是L4公司商业化长途中的临时过渡。小马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随着Robotaxi和Robotruck的增长,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收入占比将下降。

  L2只是“前菜”,自动驾驶企业真正的战场在L4。L4级业务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都与ADAS服务有显著区别。L4级私家车尚未成熟,Robotaxi、Robobus、Robotruck等出行或物流服务预计会率先跑通。通过提供自动驾驶服务,自动驾驶公司有望扭转供应链格局。

  各家L4公司财报显示,直接触达用户的自动驾驶服务是去年的主要业务增长点。谁能率先在C端市场实现L4级技术普惠与商业闭环,谁就有可能颠覆现有整车价值分配。

  自动驾驶公司的Robotaxi步伐已明显加速。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萝卜快跑等均在加速投放车辆,规模上量后,L4成本进一步被摊薄。

  由于研发聚焦、商业模式先试,自动驾驶公司在L4领域暂居领先地位。但未来,面对供应链优势强大的车企,这一先发优势能否守住,仍未可知。

  行业普遍认为,短期内,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仍将维持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车企依赖自动驾驶供应商实现智驾功能快速上车,而自动驾驶公司也依赖车企的数据与硬件迭代技术。然而,双方都在暗中修补短板,呈现“两面下注”的态势。

  车企一边继续多元化合作,一边深化对核心部件的掌控力;而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或许不会造车,但延伸供应链、修补短板也是潜在趋势。

  张毅认为,自动驾驶公司创新能力强,迭代迅速,但同车企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具有不可控性;车企供应链完善,具备品牌基础和用户数据积累,但技术创新灵活性不足。最好的结果是让软硬件企业找到各自的位置,双方各有生存机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