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东旭集团、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因证券违法行为被证监会重罚,合计罚款17亿元,19名主要责任人员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退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严惩,立体追责体系逐步建立,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退市摘牌”并非“免责金牌”,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案取得最新进展。根据中国证监会3月28日发布的消息,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拟对东旭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旭集团”,债券发行人)、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旭光电”,已退市)、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旭蓝天”)相关证券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河北证监局、深圳证监局拟对东旭集团时任董事长李兆廷等43名责任主体合计罚款17亿元,并对其中19名主要责任人员采取五年以上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目前,相关中介机构违法执业行为正在同步调查中,这再次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严惩,表明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绝不会因为退市而消解,立体化追责将逐步跟进。监管部门将通过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相关企业付出沉重代价,妄想“一退了之”的行径将受到严厉打击。

中介机构违法执业行为正在调查

据证监会介绍,河北证监局近日对“东旭光电”及其控股股东东旭集团等相关主体证券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同时,深圳证监局也对东旭蓝天等相关主体证券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调查发现,东旭集团、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存在多项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虚增收入、利润和货币资金,以及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正与诚信根基。

河北证监局、深圳证监局拟对东旭集团时任董事长李兆廷等43名责任主体合计罚款17亿元,并对其中19名主要责任人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同时,相关中介机构违法执业行为也在调查中。

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行为被视为资本市场的“毒瘤”,严重侵蚀着市场的健康肌体。对此,监管部门表示将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从严从重处罚违法主体和责任人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立体追责体系逐步建立

在本案中,除了行政处罚外,相关责任主体还可能面临司法追究和民事救济。河北证监局、深圳证监局将继续督促东旭光电、东旭蓝天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追回被非法占用的资金,并将相关违法行为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同时,民事救济也在跟进当中。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支持投资者向东旭光电提交立案申请,目前法院已审核通过。针对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投服中心也进行了详细解答。

业内人士认为,退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严惩,为上市公司树立了警示。监管部门将依法追究任何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无论公司是否退市。立体追责体系将逐步建立,最终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证监会“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

新“国九条”要求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集中力量查办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坚持严监严管,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已通报多起财务造假案调查进展,并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了严厉处罚。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坚持“零容忍”态度,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强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建设,营造崇法守信的市场生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