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核聚变项目招标大年,产业进展提速
AI导读:
2025年国内核聚变项目招标活动频繁,备受市场瞩目。近期,我国在核聚变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包括“星火”聚变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核聚变概念股出现异常波动,产业进展提速,预计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产业进展提速,2025年国内核聚变项目招标活动频繁,备受市场瞩目。
近期,我国在核聚变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南华早报》日前报道指出,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首座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厂“星火”,选址于江西南昌瑶湖科学岛。该项目采用高温超导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技术,目标Q值超过30,远超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Q=10目标。项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江西联创光电携手推进,总投资高达200亿元,目前项目已进入第一阶段,并公开招标环境影响评估。
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就此致电联创光电,对方证实了2030年建成聚变电站的说法,并表示公司非项目主导方,主要为项目提供高温超导材料。
据公开资料,“星火”聚变项目于2023年11月正式签约,联创超导与中核聚变(成都)设计研究院达成协议,共同建设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项目。该项目由江西电子集团主导,获得省市两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中科院院士、中核工业集团、成都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参与合作的国家级战略性项目。
瑶湖科学岛当前正处于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根据“南昌发布”3月21日消息,瑶湖科学岛一期南昌实验室项目已完成二次结构施工,预计将于今年6月全面竣工。
核聚变进程显著加速,2025年迎来项目招标高峰。
近年来,核聚变技术不断取得突破。3月28日,央视新闻报道,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综合参数大幅提升,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最新实验数据显示,我国核聚变装置已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参数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关键途径之一。除“星火”聚变项目外,国内其他核聚变项目亦在加速推进。据央广网报道,3月5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研设施建设全面提速。BEST作为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有望率先实现聚变发电的实验演示。
此外,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又名“夸父”)亦在建设中。该项目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并联合国际合作的重大科学工程,于2018年12月获批开工建设。据新华社报道,项目在2024年4月的总体建设进度已达70%。
3月1日,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分别公告,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分别增资10亿元和7.5亿元,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2025年以来,核聚变项目招标活动大幅增加,聚变新能、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等公司密集发布招标公告,累计采购项目约46项。聚变新能采购项目包括水冷系统水泵、水冷系统6000T冷却塔等;中科院等离子体所采购项目涵盖170GHz回旋管、高压氦气回收压缩机以及CRAFT直线装置激光焊接机等。
银河证券指出,2024年末,中国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和聚变产业联盟成员数量大幅增长,海陆重工等新企业加入核聚变领域。商业核聚变企业融资活动活跃,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参股中国聚变能源,复鑫力、聚变新能等企业获得大额融资,多行业资本积极布局。国内标志性项目BEST在2025年的招标公告陆续发布,标志着产业进展加速,2025年成为国内核聚变项目招标大年。
浙商证券预测,全球核聚变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21~2025年的208亿元增长至2026~2030年的917亿元、2031~2035年的2172亿元;2023~203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6%。
核聚变概念股出现异常波动。
受核聚变设备招标提速影响,本周多只核聚变概念股出现异常波动。百利电气本周曾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永鼎股份、海陆重工、合锻智能、久盛电气等相关个股亦大幅上涨。
2025年以来,多只核聚变概念股受到机构调研。
国光电气在3月的调研中表示,公司聚焦国内可控核聚变总体单位,目前正密切跟踪合肥、成都等地的多个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在2024年底已获得相关设计标的,正在积极推进中。
斯瑞新材在3月的调研中表示,公司已开发出应用于可控核聚变、大型核电发电机等关键材料和零组件。
安泰科技在1月的调研中表示,2024年安泰中科不断优化聚变产品核心技术,扩大国际聚变合作范围,提升行业竞争优势,为未来商业化推广应用积蓄力量。
中国核电在1月的调研中表示,公司将全面贯彻核能发展“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与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动聚变相关技术的研发布局。
据数据宝统计,A股30多只核聚变概念股中,已有20只发布了2024年业绩数据,其中6只业绩同比增长,2只扭亏。以年报、快报、业绩预告下限统计,安泰科技净利润增幅近50%,精达股份增幅超过30%,沃尔核材、斯瑞新材、海陆重工的增幅亦位居前列,中国重工、综艺股份实现扭亏。

(文章来源:数据宝)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